词之小令与曲之小令
1、概述
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面貌,最终与诗并称,是宋代的特色文学。
词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含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及以上),小令如《长相思》36字、《昭君怨》40字、《相见欢》36字。
曲即元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终于诗词并称,是元代的特色文学。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属于诗歌(这点与词基本一样),是抒情文学;杂剧属于戏剧(如西汉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北宋杂剧、明代南戏以及民间的傩戏等),是叙事文学。
散曲包括小令(又叫“叶儿”)、带过曲(本质上还是小令,无尾声)、套数(又叫“散套”,有尾声)
2、区别
2.1 字数
词的小令规定在58字以内(含58字),曲的小令没有字数限制,如《小桃红》42字,雁儿落(20字)带过得胜令(34字)54字。
2.2 衬字
词不可衬字,部分不规范的敦煌词字数与定格有出入,如定格《梦江南》(即《忆江南》)27字,而敦煌词《梦江南·天上月》28字。另外,《粉蝶儿》一词,北宋·毛滂、曹冠作品均为63字,而辛弃疾词《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为72字,显然有衬字之嫌,因此辛词开元曲之先!
元曲中句首、句中可以用衬字,“非但句末的衬字不可能,连一个停顿处(pause)普通也不用衬字。”(王力《曲律学·衬字和字句的增损》)但“‘霍霍的摇动珠帘时你等着,剥剥的弹响窗棂时,痴痴的俺来了’(郑德辉《梅香》)中第二句末的‘时’却为衬字”。(同上)
由于存在衬字,曲的同一首小令,就会出现字数不同的现象。如关汉卿《四块玉·闲适二首》第一首“旧酒没”34字,第二首“南亩耕”31字,而《四块玉》定格为29字。
2.3 格律
词有词律,曲有曲律。简单而言,曲律较词律严格(词律较诗律严格),当然曲韵较宽。即诗律到词律到曲律越来越严,而诗韵到词韵到曲韵越来越宽,否则写诗填词作曲这个工作就没法完成了。
如元曲越调《小桃红》格律:“(仄)平(平)仄上平平(韵),(仄)仄平平去(韵)。(仄)去平平仄平去(韵),仄平平(韵),(平)平(仄)去平平去(韵)。平平(仄)仄,(平)平(平)去(韵)。(平)仄去平平(韵)。”仄声要求区分上声、去声。
对于文人士大夫参与的词,仄声不需要区分上、去、入,而一些音乐家词人填词依然分上、去,如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词中老杜”周邦彦所填《花犯·梅花》就是如此。
词之小令与曲之小令的区别还有好多,如遣词造句、本色语言、感情色彩等方面,就不再赘述了。
3、词、曲选读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下面选元好问两首词、两首曲供同好研读。
3.1 元词小令
《鹧鸪天》:华表归来老令威。头皮留在姓名非。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钓鱼矶。爱闲真与世相违。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3.2 元曲小令
【中吕】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中吕】喜春来: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折,宜唱喜春来。
http://s15/mw690/001tHOqity6UlGRdWFwde&690
网络图片,感谢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