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刘”到底指谁?

(2010-05-16 16:48:29)
标签:

文化

                                    “曹刘”到底指谁?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诗中“曹刘”指谁,一直争论不休,多数人认为指曹植、刘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中文三班刘丙伟先生在《“曹刘坐啸虎生风”中的“曹”辩》中“曹”指的是曹操、刘桢,笔者赞同“曹”指的是曹操,对于“刘”保留异议?那么,“刘”指刘备能不能解释通呢?

    1、曹刘坐啸虎生风

    这里说曹操和“刘”坐啸虎生风,能与曹操坐啸,虎虎生风的一定是旗鼓相当的人物,作为诗人、军事家的刘琨无论文才、军事、政治、名望均不能与曹操抗衡,在三国、两晋时期只有政治家刘备具有这样的能力,正如他说“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以致于后人赞叹“天下英雄独使君”(陈寅恪《寄傅斯年》)。

   2、四海无人角两雄

    当时的“四海两雄”,正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所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就是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南宋·刘克庄《沁园春·梦方孚苕》),也就是只有曹操、刘备是当时一段时期的“两雄”;即“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刘备)”(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刘桢显然不能算当时的“一雄”,其实曹植也算不了“一雄”,曹植的成就在文学上,当时文学不仅是政治的附庸,而且与历史混杂(梁代·昭明太子才把文学与历史分开),文学地位的提高是魏文帝曹丕提倡的结果,当时的文学不是“显学”,从事文学创作焉能四海称雄?在乱世之中,只有曹操、刘备这样的军政人物才能四海称雄,才能称为时代“两雄”!

    3、可惜并州刘越石

    这是在惋惜著名的诗人、军事家、爱国将领刘琨(公元271-318),说起刘琨,我们总是想起他的好友祖逖以及“闻鸡起舞”,真是文武兼备,一代英杰。但是元好问还是慨叹他不能与“曹、刘”生于同时、并驾齐驱、逐鹿中原、一展雄风!

   4、不教横槊建安中

   唐代诗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提到“曹氏父子(私意以为主要指曹操和曹丕)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苏轼《前赤壁赋》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横槊赋诗”、“横槊”,基本上成了曹操的专利,不过这两个词语用在一些儒将(如刘琨、范仲淹、辛弃疾)身上同样可以。

   这里进一步慨叹刘琨未生在建安时期,与曹操、刘备(其实刘备何尝不是“横槊赋诗”)一样“横槊赋诗”一争天下!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在28岁时写下了著名的《论诗三十首》,通过诗论的形式,选择性的论述了前代的诗、文、人。但是,已经作古750多年的元好问,给后人留下的疑问,却使后人无处寻问!

   本文或许贻笑大方!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