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词中入声字的押韵问题
2009年4月11日我在博客上发表了拙词《忆秦娥·三春》:“梨花白,桃花满眼飘香雪。飘香雪,榆钱尚小,不堪攀摘。
昔时同赏团圆月,而今相望三春节。三春节,物华难管,世间离别。”博友琼田怀梦女士(但愿称呼没有错)质疑“白、摘”的押韵问题。首先感谢怀梦的质疑,下面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我使用的韵书来看,入声字分为五个部:即第十五部(屋、沃)、第十六部(觉、药)、第十七部(质、陌等)、第十八部(物、月等)、第十九部(合、洽),如果这是对的,那么拙词所用为第十七部,也就是说押韵没问题。
其实,入声字的押韵问题没有“平、上、去”三声那么严格,比较宽泛。
我们看看前人的作品。
1、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里“壁”为第十七部,其它韵字为第十八部。
2、南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里“色、客、夕”为第十七部,其它韵字为第十八部。
3、南宋·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东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一种说法是这里“北”为第十七部,其它韵字为第十五部;另一种说法是“北”同在第十五部、第十七部,即《疏影》所用韵字不出韵。笔者以为,《疏影》名气大,是不是后人为姜夔开脱也未可知,就像茅盾先生名言---“恢复疲劳”!
4、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这里“月、雪”为第十八部,其它韵字为第十七部。
既然前人“破坏”在前,我们不妨尾随其后;同时,韵书还是应当遵守,正如几个人可以随便踢足球,但足球比赛不可以乱踢!
再次对怀梦的质疑表示感谢,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讨论,以期共同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