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宝宝涉足早教班的理由

标签:
早教班拒绝理由育儿 |
分类: 心情客栈 |
http://sign.liba.com/img_baby264146_1699890.png
宸妈旅游之前,曾实地考察过一家早教班,对于早教班的概念,也有了一点点了解,对于因何兴起幼儿早教的教育模式,也曾感慨万分,曾写过都市让孩子缺失了什么?--有感于早教班的热潮。之前,报名试读班的申请,在本周六有了明确的回复。
周六宸妈就带着宸宝去听了一堂幼儿早教班的试听课,虽然宸妈对老师的上课过程以及教育模式都很满意,对于宸宝上课的反映度只能打50分。但回来后,宸妈还是作了一个决定,不再依赖那种早教班了,对于宸宝的教育问题,最好的启蒙老师,还是他身边的爸爸妈妈。
至于试听课的内容,宸妈总结了一下,一节45分钟的早教课,大体有几个方面流程。
一、听音乐,学节拍
在一家小教育里,两个老师、四个年龄相差无几的小朋友在家长(妈妈)的带领下,在音乐声中,由老师在动作与歌声的节拍中,让宝宝们感受音乐的节拍。妈妈们可以在旁辅助宝宝,跟着老师拍拍小手、做做动作。
宸宝反映:之前还对教室里的教具(电子琴、玩具等)很感兴趣,四处走动,一点都不按指定位置入坐。当宸妈硬拉回坐位,音乐响起,随着老师很有动听的歌声与节奏响起,很认真地在看,在听,在做(由妈妈辅助),直到歌声停止,脸上唯一的表情就是傻笑。
然后,就是在音乐声中,跟老师在小教室里学走线,就是脚步踩在地上线,对于初次接触的宝宝来说,肯定是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完成任务。
二、玩玩具,学礼仪
首先老师在拿玩具以及怎样玩玩具的整个过程中,以慢而有力的语言,指示宝宝们如何操作。一般一个玩具,示范两次,整套完了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宝宝重复老师的动作,在玩中学会日常生活的基本。(如:东西从哪拿的,用完后,就放回原处。)
宸宝反映:之前老师在示范期间,都是很认真的听,但当老师示范第二次时,就开始坐立不安了,开始要自已动手了。老师示范的两件玩具,宸宝在模仿的时候,动作基本能做到,差得就是熟练。一个小细节问题:宸宝自己会反复练习老师之前做的动作,以及步骤,可惜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让宝宝这样反复练习。
三、互动小游戏
老师会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小朋友过一座模型独木桥,到对面墙上的“树上摘苹果”,摘好一个后返回原点,把苹果放在盘里,然后继续摘第二个,第三个等等。这个环节中,是让宝宝们熟悉数字的概念。
宸宝反映:因为过独木桥有点小危险,所以在宸妈的辅助摘了两个苹果后,宸宝基本上独自按规定完成任务,除了走独木桥。
四、创意小歌曲
老师会根据每个宝宝的名字,临时编制一首儿歌,与宝宝同唱。
宸宝反映:宸宝对歌曲好象没什么兴趣,仍沉静在之前的小游戏中,老师抱着他唱歌,还老不愿意,没唱完就挣脱着跑掉了,真是不配合。
在这节课中,宸妈对宸宝的种种反映还算是满意的,因为毕竟第一次上这种课,宸宝的一些动手能力以及模仿能力还算是及格的。
之所以做出不去上早教班的原因是:
一、节奏太快,效果并不显著
短短的45分钟上课时间,老师教的内容过于丰富,对于周岁小儿来说,有点接受不了,步骤太快了点,效果并不显著。等宝宝刚刚学会这个游戏的乐趣,另一项内容又要开始了,有点跟孩子的专注反映矛盾。而且按照课程安排及费用来看,一周也就是上一次,效果跟进度就有点烧钱的味道了。
因为每个宝宝的接受能力不同,反映出的效果也不一样。在互动游戏中,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掉本应该专注的动作,反而造成思想与注意力的不集中。
三、最好的早教班教育不如父母、家庭的启蒙教育
父母只要每天下班抽出空来,花十几分钟来教宝宝一些生活常识、基本礼仪等,听听音乐,唱唱小歌,在玩乐中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比上什么班都要好。周末或放假时间,多让宝宝接触亲人以外的朋友或同年龄的小朋友,让他熟悉这个社会,是种不花钱的社交方式。
让我们花点时间陪陪宝宝,跟他们做做游戏,互动中让孩子学会真、善、美,不要一味的盲目的跟潮,与其“韩单学步”,不如把辛苦赚来的钱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