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跨界收购那些事儿(9月12日)
(2022-09-12 08:56:11)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股票 |
近年来,新能源赛道的确定性愈发明显,业绩增长可预见性显著。于是,不少上市公司瞄准新兴热门赛道,跨界切入相关产业,抢抓第二业绩增长点。它们或是收购,或是设公司,或是投项目,扎堆涌入光伏电站、光伏发电、光伏新材料以及锂矿、磷酸铁锂等新能源赛道的细分领域。于是,我们看到卖服装的、搞养殖的、卖玩具的、造纸的跨界搞光伏了、、、、、、
跨界公司多数是以近年热门的新能源概念居多,以锂电池为例,该概念在股市被炒作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带动。9月9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1万辆和66.6万辆,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倍。
当前,市场上有多家新能源车企的销量突破万辆,新旧势力混战的局面已然形成。其中,比亚迪遥遥领先于其他车企,8月销量达17.4万辆。从中报净利润增幅来看,锂电新能源概念成绩斐然,319家锂电上市公司中就有88家业绩增幅翻番,其中,天齐锂业、超频三、南都电源和盛新锂能等8家公司涨均超10倍。天齐锂业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19倍居首。9月10日消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逼近50万元/吨关口,锂价格高企带动A股相关行业景气度,且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景气度预计保持领先。
另一热门光伏领域方面, 2022年1-6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88GW,同比增长137.4%。光伏组件出口量达78.6GW,同比增长74.3%。中国光伏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国际局势变动的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之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硅料16连涨,涨幅高达15%。在硅料的带动下,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多次调价。383只光伏概念股中报净利润增长翻倍的有78家,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净利均创下历史新高,并以603.39亿元总营收登顶,首次超越A股光伏板块“营收王”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更是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长26倍之多。除此之外,转型电池企业的钧达股份,营收与净利润都实现了数倍增长。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分布非常不均匀,光伏下游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上手要容易一些。如做玩具的沐邦高科、造纸的景兴纸业、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做乳品的皇氏集团和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等跨界的新晋“玩家”大多扎堆于产业链下游。但跨界资金也需动辄百亿。如曾经数次在光伏领域折戟沉沙、几十亿元投资打了水漂的江苏阳光,也再度宣布拟在包头建设多晶硅、硅棒等全资子公司,总投资达200亿元。产出与投入是否能正比,目前新晋跨界的公司大多还需经受市场的考验。但上市公司热衷于跨界热门领域后,多数迎来股价上涨。绿康生化的案例就非常典型,该公司发布以6倍溢价收购光伏产业链公司100%股权公告后,曾引发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一”字涨停。至今股价最高涨幅已超100%。*ST未来披露进军锂电后收获超十板连涨停。
市场总是会阶段性地陷入这样或那样的狂热,并且总是有无数乐观的声音在论述这些狂热的合理性。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我们不能被市场的情绪所裹挟,也不能认为自己总是可以在泡沫破灭前抽身而退。只有怀着这样如履薄冰的心态,我们才能做好风险的识别和规避,发挥好复利的威力。目前一些火热赛道的行业需求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风险显而易见。在需求端,国内方面,整体消费意愿的回暖还需观察;出口方面,除了近期汽车与资源品的出口量增长较好,下游消费品的出口也呈现弱态。由于海外流动性进一步收缩的预期较强,市场将依旧追求下游需求稳定、业绩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的行业和公司。随着三季报披露临近,具备上述特点、估值合理的优质企业或将被视为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做房地产的、做水泥的、做文化传媒的跨界做锂电材料了……企业跨界到底是业绩承压下的谋变之举,还是单纯为提振公司股价而进行的炒作?自从退市新规出台后,市场加速了优胜劣汰的步伐,其中财务类指标是重要一环,一些主营产品前景不乐观,市场竞争缺乏优势的上市公司欲摆脱发展瓶颈,淘汰落后产能,转型谋求新的发展机遇,这无可厚非。跨界转型的企业中,不乏跨界后成绩提升明显的企业,但也不乏中途折戟、最后一地鸡毛的案例,大家还是要擦亮双眼!
重点强调:本博创作目的是为了记录沙漠雄鹰对A股走势的个人思考和研判,并用于记录我自己的操作轨迹,是我个人积累股票投资知识和反省操作失误的载体。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沙漠雄鹰(李德升)2022年9月12日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