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中散户如何识顶逃顶?(6月17日)

(2012-06-17 10:02:29)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

在股市中,投资者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这是因为股价在底部徘徊的时间较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考虑,但在顶部经常是高点的时间非常短,不少投资者还没有来得及卖出,便开始下跌了。市场上有“底部百日,顶部三天”的说法,说明逃顶的难度。市场的高手往往也是会逃顶的高手。投资者如想在投机性非常的股票市场上生存和获利,必须学会一些逃顶的技巧和方法。

一、政策特征。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政策调控将直影响股市,在历史的走势中,可以看到许多头部是由政策调控造成的。

二、利好出尽将形成头部。在股市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庄家有时利用掌握的信息在低位开始悄悄进货,并一路推高。等到消息证实时,反而是庄家逢高派发的好时机,这种情况被市场称为“见光死”。当股价已连续上涨非常大的幅度后,出利好消息反而容易形成头部。投资者想学会成功逃顶,就必须了解庄家常借利好出货的手法。

三、市场现象特征。当散户大厅人山人海,进出极不方便的时候;当你周围的人都争相谈论已经挣了大钱的时候;当散户大厅全都是新面孔的时候;当证券交易所门口自行车极多,没有地方停的时候;当买证券类报纸、杂志买不着的时候;当一个股市新手都敢给你推荐股票,并说这是庄股,目标位要拉到多高多高的时候;当卖冰棍的老太太都来买股票的时候;当大型股评报告会人满为患的时候;当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极端不好的时候;当开户资金大幅提高的时候。以上现象出现时,市场已在顶部或是顶部区域,投资者应开始减磅离场。

四、技术特征。当一个顶部出现时,技术分析方法可以给出明确的头部信号或卖点信号。如果我们学好技术分析,将可以在图形上提前发现顶部。

1、当K线图在高位出现M头形态、头肩顶形态、圆弧顶形态和倒V字形时,都是非常明显的顶部形态。

2、当股价已经过数浪上升,涨幅已大时,如5日移动平均线从上向下穿10日移动平均线,形成死亡交叉时,将显示部已经形成。

3、在K线图上,如在搞位日K线出现穿头破脚、乌云盖顶、高位垂死十字都是股价见顶的信号。

4、周KDJ指标在80以上,形成死亡交叉。通常是中期见顶的信号。

5、当10周RSI指标如运行到80以上,预示着股指和股价进入极度超买状态,头部即将出现。

6、宝塔线经过数浪上涨,在高位两平头、三平头或四平头翻绿时,是见顶信号。

7、MACD指标在高位形成死亡交叉或M头时,红色柱状不能继续放大,并逐渐缩短时,头部将形成。

8、股价随布林线上升较长时间,当股价向穿越BOLBI,又下穿BOLBI,随后再下穿BOLB2时。

9、当长期上升趋势线被股价向下突破时。

投资者逃顶时要坚决果断,一旦发现信号,要坚决卖出,决不能手软和抱有幻想。即使是卖错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买入的机会非常多,而卖出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因为股价通常运行在头部的时间非常短,大大少于在底部的时间,一旦逃顶不坚决,很可能被长期套牢。

重点强调: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应广大网友的要求《散户股市攻略》、《股民实盘操作技巧》等书籍已再版印刷完毕,请广大网友相互转告现正在热售,凡购书者均可凭购书姓名加入“沙漠雄鹰读书实战群”。像002646青青稞酒、000543皖能电力、600578京能热电、002038双鹭药业、600594益佰制药、600280南京中商、601566九牧王、601991大唐发电等股票都是我根据这本书上的技巧选出的。欢迎交流13530910148或者QQ970593150公益交流群230214789。如有约稿、著书及其它用稿要求以及商业活动事宜,请与本博主本人联系。您关注我的博客,我关心你的投资!    

温馨提示:近日许多网友反应有人假冒沙漠雄鹰,搞所谓的代理炒股分成等非法活动,请大家相互转告,一定要警惕经保护自己,切勿上当受骗!

                                                                                                                              

                               沙漠雄鹰   2012年6月17日  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