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房子都在街上摆地摊卖的时候,你买房子的梦想可能就是做梦。
两个小伙子来自河北邯郸地区,在一所京城高档住宅房产中介公司里任职。
他们说,争取“成”它几单,回家买房。
他们现在摆摊卖的房子价值3000多万。
关于“房梦”的解释
(一)
昨日的博文原名写的是“房梦”。是前天晚上就贴好撂在草稿箱里的。本来是文有题目、图有标题(或说明文字)、博有文字的。发出之前想了一下,将题目改为“无题”,图的标题删除,博中文字取消。我想试试,看看单纯的图片本身能给观片者带来什么印象。预览再看,感觉这些图片在选择过程中更多地是从主题影响考虑,片子的形式感和趣味性都不够,图留不住人,那种隐喻便更难跃出晦涩。于是又重新填写文字,反复组合试试,甚至还曾借用第一幅图中的文字把“房梦”一度改为“为梦而生——出生?生存?生活?”,妄图给观片者施加些影响。最后的感觉是,大标题还是“房梦”为好,但过于明确,本来与我设立主题并不相关的影像被我拿来隐喻,是否过于生硬,我吃不准。图片的标题大多是借景生思,我与观片者如不能在同一语境中便多有些牵强。结果就是昨天的样子——大题目改为“无题”,后面我还特别加上了“(组图)”二字,希望能告诉读者图片之间是有关联的。博文中的三段对话留了下来,企望读者看了以后在观片时受到“房子的梦想”的影响,理解思路按我想象的方向发展。
在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个主题。我只是想要“锤炼”一下自己的“视觉敏感性”,出门办事的时候身上带着一部轻便的机器,换车倒车的途中看见什么有趣的、或者什么形式感强的就拍下来。后来有些图片使我联想出这个主题,这之后我边留意并特别用心地想在这个主题上做些文章(拍摄)。从后来的结果看,很用心的未必可心,倒是一些无心之柳更合我意。
(二)
从效果看,很一般。下面我要做两件事,一个是做个小结,二是把文字重新改回、补上,有兴趣的朋友再看看,这样会是什么效果。
【小结】 用一个案例、一次尝试就做个终结式的定论是不恰当的,所以小结只是目前我的看法。以后还会再尝试,再总结。
1、在摄影中借用隐喻的方法去表达某种思想,是件不易的事情。它要求作者对“喻依”使用的尽可能公众化,观片者经过思考较容易理解作者的隐喻想象。但作者自己给自己框定主题后,可能看什么都能像什么,于是就“隐了喻”,而观者却不知所云。
2、“隐喻”图片可用标题、说明,做适当的提示,作者可以和观片者做一个“能指”、“所指”的约定。
3、如果作者之表达需要较为广泛地传达出去,朴素自然地直白表达也许更好。朴素自然一样可以精彩、耐人寻味。隐喻并不代表艺术性。
【原文】
《房梦》

(1) 为梦等候
无题(组图)
:想找个啥样的?
:要求不高,咱不图钱。
:没房没车也行啊?
:车倒无所谓,反正也堵。房子总得有吧,二手的、小点儿的也行。
:怎么又换了?
:咳,这地方挣的多点儿。
:还累呢。
:那没辙,丈母娘逼得太紧,不买房不行。
:想过买房吗?用你的租金慢慢供呗。
:原来想过,买个二手房。现在工资涨了,可房价也涨了。首付的比例太高了,实际成交价比合同价高不少。银行里只能按合同价放贷。
:没想过回老家里干吗?
:老家房子是比这里便宜,可那里的工资也低很多……

(2)十字街头

(3)爱情的依托幻影

(4)橙黄色的梦境

(5)路在墙外,只有影子能上墙。

(6)用心致极,极致房梦

(7)红灯
(8)房子外的流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