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笑白】多样性是摄影(兴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笑白,
国生有误解,由于忙看见得晚,木有来及给他回。你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眼珠子方式。好在可以找时间三人坐下来喝点小酒慢慢侃,我把时间大约定在你去福建之前。我与你们二位聊,我感觉我的收获可能更大些,你们忍着点吧。
你谈的“视觉思辨性”、“……”的问题我是很同意的。作品也很吸引我,而且在线下也多有向摄友推荐,批量的、“团购性质”的推荐都做过。甚至我把你的方式作为我今后要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所以相同的“颂歌”我就不再唱了,还是要说说我不同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疑问、我的申辩。
1、摄影是多样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多样性的。
我和你在“视觉思辨性”这个问题的区别之一(还有别的区别)是,我认为你这是个好的思维方式,别的思维方式也不错、也有道理。于我而言,对别的方式不存在不喜欢。
我想你在文中最后提到“这类(当然你说的这类是指象牙塔) 更考验一个摄影者的心智和审美经验,同时,它们(似乎)更接近摄影的本质。”你强调了“这类”,说明还有“他类”。
摄影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题材、手法等方面,也表现在摄影者的思维方式,即可植入作者本人的价值观,希望观者尽可能多的受其影响;也可“尽可能地利用照片本身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多层的隐喻,由此产生观者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作者也当然可以很坦率地、直白地让观片者明白。
坦率地说,我觉的都挺好;都有存在的需要,都不能缺失。摄影是多样性的,本身就是多样性的,必须多样性。多样性的摄影自然有多样性的思维方式。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你擅长的,你骨子里有经过学习锤炼可以的挖掘出来的思维方式,和你喜欢的、接近的目标资源进行组合。
在上述文字中,我有一不同意见。你说“这类(当然你说的这类是指象牙塔) 更考验一个摄影者的心智和审美经验,同时,它们(似乎)更接近摄影的本质。”我似乎完全同意前半句,不能同意后半句——它们(似乎)更接近摄影的本质。我认为你得出这个结论,是你骨子里有摄影纯艺术化的倾向。 我认为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和表达,再狠一点,摄影就是记录,表达是依靠记录空间、时间、变化等元素进行表达。 所以,我认为它们谈不上接近摄影的本质,似乎一点都不。
2、“视觉思辨性”的思维方式是否需要依赖天赋?
我的直觉是——要,必须的。但你说我认为“似乎我(笑白)的照片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技巧,并且这种技巧完全有赖于天赋等等”是错解了我。正是因为你有这种天赋,你才能力图用“视觉的思辨”来表达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是幽默、或是荒唐、或是反讽或是温情(也许还有其他)。只有羡慕。
我最大的担心不是你,是我,我自己有没有这种天赋。如果有,需要怎样的方式才能判断出“有”,然后又是通过怎样学习和训练把这种天赋潜能(甭管是多是少吧)给调动出来。如果没有,需要怎样地判断出的确“木有”,我就别瞎TMD地朝这个方向努力了,我还是回到“主题先行”、“旅游糖水”的老路上吧,总不至于挂机罢拍了。这你可以理解为“第1条”多样性的论述就是为我自己留条后路。
摄影中用“视觉思辨性”为什么要有天赋呢?以你的理论“视觉思辨性”是建立在“视觉敏感性”之上的。“视觉敏感性”是对空间构成的一种发现、重构能力(我这么理解的)。那么每个人的“视觉敏感性”差距很大,有的人就是能从纷纷扰扰五颜六色的世界中一下子发现特别的构成组合,有的人则迷了双眸。“视觉敏感性”需要天赋,所以以其为基础的“视觉思辨性”就需要有“视觉敏感性”的天赋。
当然,天赋有的是直接显现的,有的则需要开发出来,所谓潜能。直接显现出来的可能程度不一,有大有小。开发出来的,也应该有大有小,还有可能比那些直接显现的还大。大者这类人适合搞视觉艺术。
如果有潜在的天赋,需要开发出来,如何办?我觉得要学习,要训练。就像你上次留评所言:走出去,去锻炼自己的“视觉敏感性”。可你这回又说和训练无关,这不是跟那些“专家”一样了吗?坑人。我现在感觉上我应该有那种潜能,正按照大夫你的指引先从“视觉敏感性”锻炼开始,我想你从我最近的博客中也发现了。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判断一下,我是否真的有这种潜能,最好还能判断一下其程度,然后再决定方向。
3、申辩
(1)有关我提及的“业余”这个词,有时我是说的是范围,有时说的是程度。如果你认为有问题、有错误,你就往相反方向理解,这种“由观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本人不再解释。
(2)你的作品中间,“形式与内容”、“学习布列松”我印象更深一些。如果你认为“我(笑白)认为咚哥没有很好地理解我(笑白)的作品”的话,是因为你做的好,因为你说你“利用照片本身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多层的隐喻,由此产生观者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3)关于象牙塔问题,可能你没看全吧,我想我的看法和你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我把我的评论全文抄过来。这是回复如歌关于象牙塔的问题,他认为摄影搞成象牙塔的自我表现不好,我回复如下:
“如果把摄影搞成象牙塔的自我表现,……我认为不好。但一部分人或一部分摄影搞成象牙塔式的表现,内行叫好,大众不理解,我认为是大好事。大众是分层级的,需求也是分层级的。这就是我提出的“多样性”、“包容性”。
这是受那140个字的限制删了又删写的。但我必须补充一句,因为我在线下和别人说起这段讨论说了的话:“恐怕摄影艺术的进步就要靠这象牙塔拉着呢。”
不当之处,尽管开大处方。
笑白的文章链接:回复(肉头)阿咚及康国生(千克秒)-关于摄影的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