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于吴哥寺
千年吴哥,几日暹粒
2013年1月20日-25日与家人一起去了柬埔寨的暹粒,去看吴哥古迹。
有关吴哥古迹的介绍我就不写了,这个重量级的世界文化遗产网上有很多很全的介绍,单是新浪博友所发的有关吴哥的博文(图片)我走前看了有近百篇。
有关游览吴哥的攻略我也不写了,网上也很多。特别推荐一下“穷游网”上的攻略,我们就是拿着IPad下载的“吴哥窟”的攻略边走边看。
回来整理所拍的图片,竟然有200多幅可看,喜欢的竟然高达三四十幅。要不然是我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要不然就是吴哥美的东西太多。我宁愿相信后者。我会挑一些陆续发博,但不按旅游的顺序一个一个庙宇的发,随意地“漫步”,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插在中间。也不对庙宇神殿做介绍。
【旅游方式的选择】
如果你是特别喜欢摄影,我强烈建议不要跟团,采用“自由行”。虽然花费会多一点,但时间可以自己控制,也不那么疲惫。柬埔寨分雨季和旱季,旱季是旅游高峰。虽然说旱季的气温略低,但白天也32-35摄氏度,相当的热!除看日出那天我们早出发,其它都是8:30或9:00才从酒店出发,中午11:30左右回市里吃饭,到酒店休息。下午3:30以后再出发。
自由行的一大好处是一些重点的点能够重复地去。吴哥寺我去了三次,大吴哥我去了两次。而跟随旅游团真是只能走马观花了。
(2)摄于
大吴哥城外巴肯山下
【交通方式】
古迹的景点大多离城市很近,交通可以用TukTuk——摩托车拉着斗(如上图)。
为了省事,我们是包了两天的Car,包了两天的TukTuk。我现在认为,如果要去远道的崩密列,最好还是选用Car,否则TukTuk来回四个多小时的车城实在有些费时,而且碰着烟、尘也很遭罪。
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租用自行车去较近的景点,很多西方人都采用这个方式。
(3)摄于比粒寺
【早去】
如果你喜欢人文古迹,想去吴哥看看,尽量早去。现在吴哥古迹是既能摸还能爬。触摸上千年的文明实在是一种莫名的感受。
吴哥会一天天地老去,可我们人老的速度更快一些。吴哥有很多地方需要攀爬,需要我们还尚存适当的年轻和胆量。
(4)摄于比粒寺
(5)摄于圣剑寺外
【什么人去了吴哥寺】
吴哥的旅游者像是来自联合国,什么颜色的都有。总体感觉西方人更多些。西方人可能更喜欢这种人文古迹。而且我注意到西方人中年轻者很多,他们很多人拿着书,阅读,游览,发呆。
亚洲人也不少了,基本上可以断定以来自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为主。从肤色上不太容易区别这些亚洲人到底是哪个国家的,但略微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
语言当然是最容易辨别的要素,韩国团哟思密达,日本团嗖呆死涅,中国团有上海话、陕西话、东北话、四川话和普通话(北京话)。
韩国团年轻的更多些,日本团老的更多些,那种老中青小四结合的团多为中国团。
这三国团中,都会有人使用单反相机,一般都是日本产的,一般都是中国团的最狂。
如果有导游在讲解,团员们围着听(不从语言上分辨)的是日本团和韩国团。中国团的方式是一部分人在听,一部分人在边上拍照留念。
如果哪个团的噪音比较大,绝不是日本团。
【交流语言】
英语。如果你能讲英语,哪怕是磕磕绊绊的英语,就行。
如果你半句英语不会说,我认为也没大问题。
(6)摄于大吴哥巴戎寺
(7)摄于崩密列
我认为,如果是自由行,在那里呆上3天(连路途5天)就足够了。但可以“省”去崩密列。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给大小吴哥和塔布茏寺、圣剑寺等。上午和下午光线的不同会给你带来神奇的变化。
我们也没有按照攻略上的建议去洞里萨湖。
(8)摄于巴孔庙外
(9)摄于吴哥寺
我观察了一下看书的西方人。一部分人是看旅游书,还有人就是看小说。
(10)摄于比粒寺
美女功。多练练,将来可以化作浮雕上的仙女。
(11)摄于大吴哥十二生肖塔前
如果我还有下次机会去那里,也会租辆自行车逛逛。
(12)摄于
吴哥寺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旱季无绿水,红掌踏吴哥。
(13)摄于
豆蔻寺
那个地方的狗很多都长成这样子。
那个地方的牛很多都是很瘦的。
那个地方的鸡也是瘦型的,像鸟。
这是我家公子的总结。
(14)摄于
吴哥寺
恢弘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让人感叹!
(15)摄于
塔布茏寺
(16)摄于豆蔻寺
(17)摄于
塔布茏寺
(18)摄于
大吴哥巴戎寺外
(19)摄于
战象平台前的广场
(20)摄于
巴戎寺
(21)摄于
巴戎寺外
(22)摄于
女王宫
(23)摄于
吴哥寺
(24)摄于
吴哥寺
等着看日出的人们
(25)摄于
吴哥寺
(26)摄于
豆蔻寺
(27)摄于巴戎寺
(28)摄于巴戎寺
(29)摄于
空中宫殿
(30)摄于
吴哥寺
(31)摄于
圣剑寺
画面是我设计的,快门是别人按的。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