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咚阿咚的镜头乳业标准奶牛杂谈 |
分类: 指槐夸桑—侃 |
奶牛场
“说标准定高了损害奶农利益,还有什么,标准高了,三聚氰胺的事件就容易发生,这完全都是诡辩,是拿老百姓的健康开玩笑。”如果按照这一逻辑,中国所有的标准都应该定得最低。标准降低是从国情出发的说法站不住脚,这是照顾了乳企低价收购奶源占有市场。没有人敢说最差乳制品对中国人是合适的,于是必须扯上另一种“人民利益”,将弱势的奶农拉来作为挡箭牌。同时,在假惺惺的关照中他们也没掩饰轻蔑神态——奶农无能,我国国情!资源有限,产量不足,在中国乳品不可能覆盖全民。这种现实被用来强调乳业艰难或“情有可原”十分混账。其实,这意味着中国乳业可以旱涝保收、进退自如,“皇帝女儿不愁嫁”。可是,中国乳业钻钱眼、图暴利、走邪路、赛坏招,其蠢无比地失信于民,糟蹋了这种难得的大好环境。别用乳业衰败、破产、退出等话语吓唬消费者。只要中国人还喝奶,这领域就会有投入有钱赚。生产不出好产品赚不了钱,你退出就是了,谁怕谁?死过无数张屠夫,我们从未吃过带毛猪。
走完奶牛场,我最大的感受是,牛奶的好坏首先是人观念上的问题。这个奶牛场是由美国人建的,华裔。和伟大的牛根生们不同,他们的观念是应该为消费者提供良心奶。
图为公司的行政总监在给同去的稍息同学做介绍。
其次,是奶牛的品种要好。
后来又直接引进了2800头。通过这6、7年的繁衍,现在存栏数已经有了8000余头。
到挤奶的时间了,只要把通道门打开、稍微一吆喝,牛儿们就会很自觉地向挤奶厅方向走去。这里的产奶牛一般每天要挤上3次奶。挤奶厅24小时不停地运转。
奶牛们在挤奶厅前等候着挤奶。
它们对陌生人就是这个态度。
这是奶牛场称为的“青年牛”。我管它们叫处女牛。
犊牛先喝奶,长的一点先吃专门的犊牛食料。
当牛儿们去挤奶厅挤奶的时候,清理粪便的车辆就进了牛舍。
这是抽牛粪的车辆。
要有好的牛奶,牛得吃的好。光靠农户那种吃玉米秸秆的方式,奶的实际营养不足。
这里的饲料太复杂了,品种多得我记不住,尝试着说几种:苜蓿草、青贮(玉米秸秆粉碎后发酵)、羊草、豆粕、玉米粉、棉籽、棉籽粕、甜菜粕、特别配方料(美国博士专门配制)……
稍息同学从那些美国进口的苜蓿草料前走过。
用于收割青玉米的大型设备。它可以边收割边粉碎。
这是一种露天料库的顶部。在我脚下,大约有4米深的粉碎青贮饲料在发酵。这个奶牛场现在一年要准备数万吨的这种饲料。
这是一个还空着的露天料库。右侧露出一点的是羊草。主要是为牛补充纤维素。
牛儿们经过简单的冲洗后走进挤奶厅……
挤奶工人逐一为每个乳头进行碘消毒。
然后再用清洁的毛巾擦拭每个乳头。每块干净的小毛巾只能用于一头牛,然后扔进桶里送去清洗消毒。
然后再上吸奶器。吸奶器上的装置将自动识别奶牛的ID(通过耳朵上个环志或者是脖子上挂的铃志),记录该奶牛产奶的情况,并传输到数据中心……
奶牛被挤奶肯定是一种惬意。要不然怎么那么自觉自愿。
可生小牛实在是一种痛苦——费劲。
撒尿是一种爽快,那种澎湃、那种味道……让我想起北京人说的一句话:牛逼哄哄。
稍息同学让李总监介绍一个能提供同等质量奶的其他奶牛场。李总监鼻子哼了一声,说别费劲了,找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