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够

(2010-08-11 07:52:54)
标签:

阿咚

阿咚的镜头

北京奥运

马未都

logo

杂谈

分类: 指槐夸桑—侃

够

 

够

 

    说的是这个东西——Logo. 中文叫……叫……,靠,我还真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标识?徽标?大家好像都直接说外来语,发音漂亮点的说“够”,发音带些地方特色的说“老狗”。

 

    北京奥运远去的两年之际,马未都老师写奥运的遗憾,第一篇就说奥运的Logo上的字有错,是个“文”字,不是“京”的变形。设计者急了,立马开了个博客,回言道我那根本不是字,何错之有。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由三部分组成,图形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标志(Beijing2008),奥运五环标志。奥组委官方网站关于会徽的说明,并没有说图形标志中存在文字。不知马未都先生所说“据官方的介绍,这是一个“京”字,含义是舞动的北京。”出自哪个官方?


   马未都先生所说的文字,其实是一个图形,是由“京”字演化出来的,虽然看上去象中国字,但并没有承担文字的功能。据我了解,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设计团队以及相关的专家都很明白作为符号,文字和标志在使用上的区别。


   马未都先生,我个人认为您的遗憾是多余的。

   另外,建议马未都先生发现错误要早说!等到错误无法挽回时再挑明,于公于私都不是最优策略。”

 

   我想了一下,我当时就是认为那个是个“京”字,因为官方媒体都这么说,设计者也没说不是。我想很多人特多的人几乎所有知道的人也这么认为。我甚至还想,当时北京市的领导奥组委的领导跟罗格那些大鼻子们肯定还比比划划的解释呢,这个是中文的“京”变出来的小人儿,兴高采烈地舞动和老外们说:我有卡姆兔北京。

 

    设计者的辩白立即遭到了网友的斥责,这是必然的。因为太多的人都不太懂篆字,太多的人都认为了那是个字,太多人都认为那是个“京”。我也是。我记得当时还和朋友们调侃呢,我说丫怎么像个太监,有点卑躬屈膝的,而且下面都没了。

 

   我的看法是:

   一、马老师写的好,短,清楚,这是他一贯的文风;

   二、马老师说出来是时候。当初一公布就说,那才叫不懂事了,全国都在看转播,大红布一拉,大印一送,这时候你发表个文章说你们错了,怪堵心的,怪恶心的。

   再者说,这也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奥运开的不是好好的嘛。

   三、马未都没有恶意,就说简单说说而已。

   四、以后这种事情,多请点真专家,多问问。那么谁是真专家呢?要请一些专家鉴别一下。那么……

 

 

 

够

    关于北京奥运的Logo背后还有别的故事:

    在北京奥运召开前的、挺长的、有那么一天吧。我接到一个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三人的秘密小聚会。三人是:我,我的朋友,还有一位是主讲——来自给北京奥运会做平面设计的那家单位的设计师。为什么是秘密小聚会呢,因为所讲的东西是北京奥运各类平面(宣传品、门票、证件、彩旗、条幅……)、物品(所有)的美术设计的一些思路,这在当时还是秘密。其中最主要的就有那个“京”印的延伸设计和应用。

    他讲到这个“京”的设计对于延伸设计和应用都很多障碍,选择它的时候并没有从后期奥运整体的艺术视觉表达的完整性给予考虑……他说当时国际奥委会曾表达过那种意向,北京申办的那个类似打太极拳的Logo很艺术、很代表、很简单、很容易被世界认可,可以就用它作为奥运Logo。然而……

    北京申办奥运Logo的主要设计者正在和另一位参与者打的不可开交。前者设计出来了基本图形,大家都认为不错,但图形有硬。后者在电脑上轻轻一拉斜,飘逸感全然跃出。可前者后在公开媒体上将全部功劳归于自己,后者不悦,亦动用自己的媒体关系,展开公开论战。国际奥委会一看,算毬了吧,你们自己再重新搞一个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后者是韩美林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余声
后一篇:分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