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妻”的地位
——摄影构图加减法探讨之二
这一篇讲摄影“后期”的地位,不是探讨后期的技术。
为什么要插这么一段?原因有三条:
1、摄影之减法是有可能要用后期处理的。比如人物红眼了,修一修。比如明星脸上皱纹斑点多了,磨磨皮。比如有个人在画面的边上碍眼了,裁了他。比如画面中一根电线毁了美感,涂了它……
2、不少朋友与阿咚探讨后期的重要性,或者用后期与拍摄比较询问哪个重要。更有甚者,当阿咚鼓吹后期的作用时,有人说阿咚不务正业。所以我想以此篇作为这个议题的终结。
3、容易写。这样我赢得点时间准备下一篇的正题。
拍摄和后期哪个重要呢? 有人说“三分拍,七分做。”我觉得有些夸张。我目前的认识是,两者都非常重要。
摄影创作是由拍摄+后期两个主要分过程组成的全过程。
阿咚人微言轻,我得找些佐证。如下:
1、后期不是有了数码摄影才出现的,在全胶片时代就存在,那个时候叫做“暗房”。
2、数码相机已经将一些后期行为添加的相机的软件中,比如黑白的转化、饱和度的增减、锐度的高低等等。从理论上讲,数码相机软件中可以植入更多原来后期的通用性操作,比如天空局部压暗,可以设置一个电子渐变镜就能实现,而且还可以自由调整。那么当你选择了这些方式拍摄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后期了呢?
3、数码相机中的单反相机的生产厂商在数据处理方面充分考虑了摄影者对于作品创作的需求,留有很大的空间用于后期。
4、从纯技术发展角度看,完全可以像“立拍得”那样实现在传统胶片机“即时出片”,但那样就缺了人为后期一个过程。摄影人不会答应,所以就没有市场,厂商就不会在那个方向上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所以我们在市场上也见不到类似的产品。
5、博客中一些摄影的老师级人物,他们都有精彩的后期哦:如广顺园主、郭亮村村民、蓝风、养龙、形色苍茫、和煦、小容……
6、老摄影汪端老师说:不后期?你拍它干什么!他说要后期, 后期是修补照片缺陷、创作艺术精品(特别是风光作品)的必须。
7、鉴于“几乎所有的数码影像文件都要经过软件处理才能到达相对理想的效果”,所有摄影比赛完全接纳有后期的图片。只是不能干“移花接木”的勾当。
8、有个摄影大师(我没记住他的名字,洋人)说:“拍摄49%,暗房51%”。
9、国际影展评委、美国著名摄影家路易斯.卡斯特涅达说:“没有经过处理的照片,我是不会给别人看的。”
10、伟大的美国摄影家亚当斯说:“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亚当斯没有经历数码单反开始泛滥的时代,如果他还在,我依然相信他会说“拍摄是乐谱,后期是演奏。”
亚当斯死后将自己的原版底片赠与亚利桑那大学摄影创作中心,但规定,重新冲印的照片上必须加盖这样的戳印——“照片绝非安塞尔.亚当斯本人冲印的照片”。
……
好了就到这吧,切记:首先要拍好,电脑后期不同于原来胶片时代暗房后期,那是再曝光、显影、定影的过程。电脑上的后期容易带来片质的下降。切记切记,没有好乐谱,怎么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切记切记,越漂亮的越好打扮;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下一篇进入正题谈摄影的减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