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十日

标签:
阿咚云南兵团知青八千子弟杂谈 |
分类: 指槐夸桑—侃 |
拼命十日
2009年12月 28日
如歌(Z)带着原北京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位老知情(Y)来找我,任务是为《八千子弟——北京知识青年赴云南四十周年纪念文集》设计排版。并说明此书要于2010年1月19日前必须印制完成。时间很紧了。
我提出——
1.确定书的规格(尺寸大小)
2.迅速交稿
如歌(Z)交给我老照片一组。
Y老师提出明确的版式设计要求和封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即时通过网络让助手做出“版式小样”并发邮件至他们的组织机构。
……
2010年1月4日
上午:Y老师来我家。我提出封面设计的不同想法,未被采纳。
原提供的“版式小样”未得确认。但Y老师提供一本书,定规格照其制定。
通电话与其组织机构负责人通话,说明“正文马上交稿”为第一关键任务,而其中确定文章顺序又为第一要素。 下午:助手来我处,按要求设计封面,共计米黄色、黑色、白色三个同图案不同底色的方案。
如歌(Z)也来参与,并要我有思想准备,由于时间问题,恐印制工作也有可能交给我办理。
2010年1月5日
电话助手,要求她自己交一封面设想小样。
下午三时叫来,可惜她看了我的设想,没有颠覆性的想法。于是再做一设想。
① 米黄色
② 黑色
③ 白色
④ 我的第一方案
⑤ 我助手的方案
⑥ 我的第二方案
六个方案均传输至快印厂打样。
2010年1月6日
下午2:00与如歌(Z)一同前往组织机构负责人办公处。第一次见到知青老W。
交封面样。并再次详谈交稿时间。
老W答应1月8日交稿,最迟不超过1月8日。并询问我时间的底线。
出门我和如歌(Z)说,恐怕1月8日交稿不能实现,而且印刷厂可能也不接受此任务了。
之后,联系若干印刷厂,均已担心无法按时完成婉拒。
2010年1月8日
上午,老W来电,交稿是否可以顺延至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我当即否定,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后,我们相约接他到我处,由他指挥我来动手把文稿顺序整理好。后记等非正文的部分随后补交。
下午4时,文稿顺序基本完成,随网络传输给助手,要求其先改一些明显的标点错误和有害的Word文件格式。并提出版式的想法和具体要求,要求其做出初样。
老W要求我负责印制,并提出最后的交货时间不得晚于1月19日中午。我告知其如果按其设想“索线精装”的工艺的话恐无力完成,我将于排好版的清样出来后给他答复。
有关封面没有给出定论。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倒计时 10 Day
我到助手的办公室指导排版。
晚间在家里调整版面并安排图片位。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倒计时 9 Day
在家进行调版,并安排图片位,设计内扉。本计划此日中午完成初稿,并交速印厂打样,未能实现,直至晚9时才调整完毕。通话老W,告知他次日交第一次清样,准备组织人力审校。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倒计时 8 Day
上午亲自去速印厂打样,图中通话老W,要求他组织人力于下午三时开始审校。
中午1时左右清样出,共出两份,页码达488页。
下午3时前赶到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公楼内一会议室,老W组织的人力正陆续到达。
其中一份清样交如歌(Z),由他组织人力给书配图及图的说明文字。
参加知青们的审校工作
其间讨论了封面,多数意见是要求在我的⑥号方案上修改。但修改的意见差异较大,甚至不少意见完全相左。没有人给我最终的决定,但我知道这就是最终的决定——以⑥号为基础,尽量满足所有人的审美观,尽管做不到,努力吧。
晚饭后转战至中国农业科学院内一会议室继续鏖战。
晚10时——11时陆续离开,但稿件仍有三分之一强未审,交由老W和该书主编回老W家挑灯夜战。
![]()
第一行中图是方案④,是我极力推荐的方案,但没有获得通过。
第一行右图是方案⑥,多数人的意见是在这个上面修改。
第三行这个图是我助手做的,这个小懒蛋没有出颠覆性想法,和我的有些雷同。我将这个也报上去了,算作方案⑤。
其他图是设计时想的一些小样,没有呈报。方案① ② ③的图没有列在这里。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倒计时 7 Day
晨8时30分到老W家,估计他们彻夜未眠。
老W交待改稿注意事项——要改正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比比皆是,这没什么。但最让我担心的事发生了:要有三处倒版,其中两处为奇数版。工作量陡增数倍。另外,“后记”成稿并已发送至我的邮箱,新增题词交与我手,至此,内文稿件终于交齐。
10时,赶到助手办公室。如歌(Z)也赶到那里。他凌晨3时才睡,在那里眼睛红红地继续他的配图工作。
助手介绍的一个印刷厂来电,询问了任务后,以无法保证时间放下了电话。
我给助手写下修改的工作流程,后赶赴河北廊坊,在那里有朋友介绍给的两家厂子。
赴廊坊路上,一家厂子以时间太紧直接谢绝了。希望就在最后一家。
最后一家厂子见到的人非常重要,不是业务经理,是大股东。我知道作为一单“活”多数厂子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协调好他们已有订单的生产不被耽误,特别是后期(装订部分)不能发生大的冲突。大股东在和他的厂子、车间主任们商量过后,给我答复:如要求索线精装,按交货要求时间不接受订单。按胶装原则上接受了,给我提出的条件是:
2010年1月14日 晨交付印刷PDF文件, 并确定纸样。他们紧急安排出片制版。
2010年1月15日工厂按我确定的纸样给我书籍厚度。下午1时我必须到厂,看一下墨色,确定开印。同时交封面设计印刷文件。
2010年1月18日,我需在下午到场,确定一下装订顺序工艺无误。
2010年1月19日下午1时许在北京保利剧院交货。
所有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第一条:我必须在1月14日晨交付印刷文件。
电告老W,请于第二日安排人员审校,我将于上午10:00前交付清样,要求下午3时前返回校样。
下午近5时,赶回助手的办公室:改错、倒版、插入图片及说明。
我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幸亏有个新挂上的网友“西部王者”和我聊天,相当于陪了我们大半宿。
(次日凌晨5时20分,一稿修改完成。6时20分,转曲、转PDF完成。)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倒计时 6 Day
凌晨5时20分,一稿修改完成。6时20分,转曲、转PDF完成。携文件奔赴速印厂,7时30分拿到清样,并电告老W,我将于8时30分左右交付清样。
回家后既困又睡不着,直到下午约2时才入睡,距离上次离开床已有29个小时。
才睡1个小时,大约3时工厂又来电,要求我确认是否第二天一早能交稿,他们现在就要调整生产安排了。我嚼着槽牙拍着胸脯跺着脚说没问题。睡意全无。
直到晚上8时到老W家拿到终校稿、及封面题字。如歌(Z)也在那里,他要调整图片。
如歌(Z)跟我到我家,调整图片至凌晨1时多,还有几处由于出现倒版需要我仔细琢磨,便请他先走。我又是一夜未眠。
(干至次日晨近7时完成修改,开始转曲、转PDF版工作。此时心已放宽,便给工厂打电话,问工厂来取文件的人是否起床了,结果人家离我这里只有几公里了,于是只好告诉人家我还需要2个小时)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倒计时 5 Day
9时,工厂把文件和预付金拿走了。
10时我放了一池子热水,泡在里面看几天的报纸,结果睡了。
醒来后胡乱吃了点东西接着睡。下午3时多,Y老师来电话,提出一些版式方面的修改意见,时已晚矣。Y老师嘱咐我一定要把封面做好看了。真挺难的。电告助手于次日一早赶到我这里。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倒计时 4 Day
凌晨约2时30分,老W的电话把我叫醒,他说他惊出一身冷汗——编委会名单中落下一个重要的人,必须补上,让我通知工厂。我一早给工厂电话,得知此版已经制出,便告诉他们版权页(编委会的页面)改为空版,编委会我将改印在封面勒口上。后来知道了,实际上本没有错,只是老W也太累了,压力太大,导致虚惊一场。
北京堵车,助手来晚了一个小时。我们开始设计制作方面。此时老W来电话,告知必须马上设计联谊晚会的节目单。
完成封面后,开始做节目单小样,此时已经过了和工厂约定的时间……
下午近3时才携文件和助手一起驱车赶往工厂。路上工厂来电话,由于我没有按时到厂,他们几经将上好的版卸下来了,先安排别人的活。路上又遇到严重车祸导致高速封路,只好绕道行驶。透过车窗看着西边如同月牙的太阳(正赶上日食),一路忐忑不安。
到厂后我和助手分别行动,我负责确认内文墨色,她负责封面调整……晚约10时30分到家。路上老W来电,告知“节目单”定稿内容已发至我的邮箱,要我次日下午3时前交印刷文件。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倒计时 3 Day
下午2时30分,“节目单”印刷稿交毕。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倒计时 2 Day
轻松的一天,回家看望父母。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倒计时 1 Day
上午赶去工厂,检查印装的情况。工厂忘了给书芯加后衬。工厂说你不是只要求前面加衬吗?我说请拿出我给你的要求单看一下……。一起顺利。
下午赶到保利剧院去拍摄那些知青排演节目。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就是今天了!
一早就赶到了工厂,当确信没有问题后,赶回保利剧院一边继续拍摄知青排演节目的纪实,一边焦急地等待着。
12时30分,送书的车到了保利剧院门口。石头落地。
……
又坚持拍了一段时间,坚持不住了,疲惫袭来……
![]()
8点多钟,一看装订完成了大半工序,只是光边了,便离开了工厂。
我知道这10天的仗就要以胜利告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