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肉头阿咚
肉头阿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89
  • 关注人气:9,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2009-07-28 08:39:47)
标签:

川藏线

丹巴

藏族

藏居

阿咚

阿咚的镜头

川西

康定

分类: 游山玩水—驴

 

   2009年7月17日——7月24日,我携家人同摄友中庸之道游历四川西部的甘孜藏区,路线为:成都—(318国道)—泸定—(211省道)—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日瓦——亚丁——稻城——新都桥——康定——泸定——雅安——成都。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2009年7月16日

 

晚与成都博友梳雨浅画和她先生喝茶聊天,他们刚去了丹巴、八美、塔公一线,路途艰辛,感受良多。

 

 

2009年7月17日

 

    晨7时成都出发,驰成雅(成都——雅安)高速,顺318国道经雅安、天全,穿二郎山隧道,掠泸定铁索,于瓦斯乡转向瓦丹路(211省道),沿大渡河峡谷向丹巴而行。一路有大唐和中国国电两家公司在修水电站,片片狼藉,道路损毁严重,人随车蹂躏,偶有塌方、飞石,颠簸至傍晚路过丹巴梭坡藏寨,匆匆拍摄,随再行3公里入住丹巴。

   所经的211省道于7月22日凌晨发生大规模泥石流,道路完全中断,4人死亡、4人受伤,53人失踪……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离开闷热的成都,看到云雾缭绕的青山,心情极好。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318国道上不断遇到骑行川藏线的年轻人,学生居多。他们装备专业,个个精神焕发。当我们踏上回程的时候,依然看到骑行的队伍不断——我已经领教了路途的艰难,更对这帮挑战这条令人绝望的征途的年轻人敬佩不已。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在二郎山隧道口,我把镜头对准这个骑行者,他给我伸出的胜利的手势。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穿蓝衣的北京哥们开着夏利走川藏线,目标是拉萨,回程走青藏线。他说这是他第二次走。他车上备满了吃的——方便面,他还邀请我吃…… 出外的北京人见面也是格外的亲。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出了二郎山隧道,就可以看见大渡河了……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泸定,大渡河铁索桥现在已经没有国军把守,外地人给10元就可以上桥了。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看着晃晃悠悠的铁索桥,听着大渡河水涛声振响——敬佩红军将士近似疯狂的勇敢,哀叹国军兵将之衰——真他奶奶的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211省道沿大渡河峡谷而行。因有两处在修水电站,所以按时限行。我们在一个村子停下来,等待着17:00的放行。

这是人为在和自然拼争,这是人为地在限行。“自然”有时会抗议的。5天后,211省道发生了大规模泥石流,死亡50多人,多为修水电的工人。路断了,“自然”限行了。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本图来源于网络)看看这堆满的砾石,看看远处那损毁的公路,想想几天前我们就是从那里走过,多少有些胆颤。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咆哮的大渡河水……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河边堆积着洪水冲下来的残枝断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傍晚时分,隔着大渡河看到了碉楼林立的梭坡藏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远山云雾缭绕……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隔岸拍照,尽管光线不好,还是尽可能地胡按快门。没想到,第二天的一场意外,使我们有时间再会这里,并进寨,走到这三座碉楼的跟前……

 

———————————————————————————————————————————————— 

 

2009年7月18日

 

    雨伴着滔滔河水的轰鸣,迎来窄窄峡谷小城的天明。7时30分出发沿山路旋上,去“甲居藏寨”。雨雾蒙蒙,藏寨羞涩,无法观其全貌,但云雾中的景致别有精彩,心满意足下山,沿303省道前往新都桥方向。行约4、5公里许,对方来车示意前面发生泥石流,且有百余米的宽幅,根本无法通过,只好折返回丹巴。观前面旅游车游客拍回的现场照片,确信多为烂泥和树木而无巨石,估计修复的难度不大,决定在丹巴等待一天,如第二天中午前依然不能通车,将放弃稻城亚丁的计划,改去四姑娘山。

    下午再去梭坡藏寨,并登山进入藏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早4点多钟我就醒来,外边一直在下雨。这是近6:00的丹巴景象。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甘孜有很多这样的铁索桥,桥的拉索多系满藏族的经幡。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我们冒雨前去最著名的“甲居藏寨”。甲居藏寨在天上,离丹巴县城也就6、7公里,一路盘山公路而上。虽然下雨云雾过大,未能拍到甲居的全景,但也正因为下雨,我们抓到了很棒的景观。(随后发)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临时雇了一名导游,她把我们带到她的亲戚家参观。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导游叫什么什么拉姆(没记清),她汉话讲得很好。她穿着一个名牌的冲锋衣,她说是一次下大雨的时候客人送给她的,我说这衣服要千元以上,她并不惊讶。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导游说,甲居的村民160多户,算下来都是亲戚。过去和睦得很,现在搞旅游开发了,经济发展了,不和谐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又来了一队游客,他们站在房顶上听他们的导游滔滔不绝。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我也上房顶,看下面的景色……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藏族同胞喜好养花,以后所看的情景更印证了这个看法。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在这处藏居我看到了铁梯子,这在传统的藏居里是不常见的,他们一般都用独木梯。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甲居的藏民已经习惯了游客用镜头对准他们,即使这个妇女刚刚从门缝探出头来,看到我的镜头扫了过来,她也热情地打着招呼:扎西德勒。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离开甲居藏寨,我们按着计划沿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桥的路径前往新都桥。没想到没走几公里就从前方传来泥石流断路的消息。此图为第二天经过泥石流断路点时拍摄。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我们只好回到丹巴。短暂而紧张的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在丹巴等候一天。此图为第二天经过泥石流断路点时拍摄。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有了时间,我们又可以重回梭坡藏寨再去看看。那里离丹巴只有3公里远。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这是一个正在新建的藏居。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云开了,雨不再下。远山高处的碉楼让人向往。不过我们还是决定去近一点的看看。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看梭坡碉楼要过大渡河。铁索桥上站着个藏族小伙,他拦住我们,说愿意带我们去寨中看看。当然需要些费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望山跑死马。我们在对岸就能看见的那三座碉楼,我们用了近50分钟才走到它们的脚下。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边走边和那小伙子聊天,他叫格鲁瓮德,汉话讲的很好,时不常还有文邹邹的词语和成语加在对话中。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在远处看得挺明白的,走进了、尤其是进了林子就不知道选择哪条路了,好在有那个藏族小伙不断地引路。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气喘嘘嘘地终于到了碉楼的脚下,那碉楼可有近800年的历史,让人激动!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与甲居藏寨的外形有所不同,但藏式的窗饰到哪都差不多,还有他们养的花……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装备太沉了,格鲁翁德提出替我背,我虽有担心,但为了表示信任,还是交给了他一台。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近处才知道,其中一个碉楼有八个角……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再仔细观察,凡有碉楼的房子都比较旧。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不远处较新的藏居没有碉楼。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独木梯。我和同伴上下用“爬”字比较贴切,而格鲁翁德如履平地。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临走,再把这个政府修的简介带走。

 

 

图文说话:甘孜游(一)——7月17日、18日

在大渡河的起点拍一张“到此一游”照。

 

 (待续)

 

相关摄影图片:

天边的人们

云中藏寨

高原的神灵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边的人们
后一篇:云中藏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