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的代价

标签:
规矩阿咚阿咚的镜头杂谈 |
分类: 指槐夸桑—侃 |
规矩的代价
记得在某一期《读者》上看到两版漫画,题目好像是“德国人和中国人”。漫画两个一组,反映德国人和中国人的行为对比,好玩得很。其中一组是排队:德国人排队像蚂蚁搬家,小小的黑点们一个挨着一个,拉成一条线;中国人像芝麻烧饼上掉下的一堆芝麻,然后又用手搓了搓堆儿,堆在一起。德国人讲规矩。
去云台山,到达宾馆收拾停当已经是晚上9点了,我们三人跑到外边饭馆去喝酒,闲聊时问起我们的车是否可以开进景区。答复是否定的,但是,说如果我们改成“豫H”的车牌(当地车牌)就有可能在景区内驰骋。规矩可以是因人因牌而易的。
景区中出现大规模的铁管子阵,这是干什么的?
从潭瀑峡出来要去景区中一个地方吃饭,需要乘景区内的交通车,看到了人造奇景。景区为了在人多的时候对付中国人排队喜欢排堆的传统,用铁管子搭建了曲里拐弯排队栏杆。真有创造力,中国人不再像芝麻,改像蛔虫了,在蜿蜒的肠壁中蠕动,不得不多走许多枯燥的路。规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原来是上车排队用的……!
快到吃饭的地方的时候,前车发成了车祸。景区内专用的交通车和一挂“豫H”的小车都觉得自己牛逼,于是撞上了。小车中的游客还受了伤。现场的工作人员还不敢迅速处理,谁知道“豫H”里的人有什么“根儿”呢?规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守规矩同样要付出代价。
前方撞车了……!
反复要求抗议我们的车开了车门,这样我们可以走过去……!
一个“豫H”的车,撞得还挺重,机油漏了一地,后轴也断了……怎么还一条腿搭在外边,让我们把车里的光线调亮些看看……
受伤了!本是来快乐的,结果……
警察还没来,现场的景区工作人员不知道该怎么办,干脆两边都不能走。幸亏这天人少,要是像五一那样,非成一锅粥不可,你横不能让汽车和急眼的人群再按铁管子排队绕圈圈。
大车问题不大,只是前面瘪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