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2008-07-29 12:37:20)
标签:

文化

文化交流

不问

文化冲突

奥运

过去的事

回忆

阿咚

杂谈

分类: 指槐夸桑—侃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1)纪律手册

 

    奥运来了。从来没有过在这么集中的时间里来这么一大堆这么多不同国家和地区这么多五颜六色这么多不同信仰这么多不同语音的外国人。

 

    从来没有过这样好的文化交流机会。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统汇集在一起,惊诧、不理解、冲突、理解、共存。文化交流,这里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概念,阿咚不在此赘述。文化交流的目的、起码是让人们有个自由的空间可以彼此交流之间的不同,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相互学习、相互尊敬和共存。

 

    可是,哎!中国真是礼仪之邦。北京的一个核心区搞了个“八不问”。说这样就可以文化不冲突了。你要知道中国的老百姓有多淳朴、多善良,有你这“八不问”,他就顾忌了,自己会想出十八不问,揣摩个八十不问。还能交流什么呢?

 

阿咚:“Hi,北京欢迎你!”

外国人:“你好,中国人。”

阿咚:“……”。阿咚在查阅自定的纪律手册,看看能问什么?

外国人:“……”。在奇怪阿咚在看什么呢,等着下一句话。

阿咚:“你从哪里来?”

外国人:“我从稀里糊涂国来。”

阿咚:“……”。阿咚在查阅自定的纪律手册,看看能问什么?

外国人:“……”。在奇怪阿咚在看什么呢,等着下一句话。

阿咚:“今天天气真好!”

外国人:“嗯,不错!”

阿咚:“……”。阿咚在查阅自定的纪律手册,看看能问什么?

外国人:“……”。在奇怪阿咚在看什么呢,等着下一句话。

阿咚:“你对北京印象怎么样?”

外国人:“很好,北京好。北京人好,北京人热情,北京人心还特齐,都问这些样的问题。”

阿咚:“……”。阿咚在查阅自定的纪律手册,看看能问什么?

外国人:“……”。在奇怪阿咚在看什么呢,等着下一句话。

阿咚:“掰掰了您哪。”

外国人:“!”

    这是交流吗?

 

    北京的八不问:不问履历出身,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家庭财产、不问年龄婚否、不问健康问题、不问家庭住址、不问政治信仰、不问私人情感。

    许多年来我多多少少和些外国人交流过,我看了这八条,除了家庭财产我没问过,其它都问过,开玩笑,争论政治信仰,交流得好好的。

 

 

(2)有什么说什么?

    那是许多年前了,23岁,肉头阿咚的肉头还没形成。单位上唯一一个能讲英语的翻译一不留神做了人工流产,恰逢老外来访,单位没辙了,又不想花钱雇个翻译,于是派阿咚全程陪同。阿咚还没用嘴说过英语,便抱着字典上路了。老外的代表团由三人组成,一个是博物馆馆长——怀特,一个是专业摄影师——麦克,一个是BBC的记者(女)——梅姬,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怀特的女儿。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右边的阿咚还没用嘴说过英语,便抱着字典上路了。

 

    在访问一个国营大企业的时候,大企业认为我们这个团随团有翻译,也没有另雇翻译,于是谈话就由阿咚翻译。那个时候,能听懂丁点英语的人都不多。中方领导的欢迎开场白很长,“我代表***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好翻。紧接着就开始了大段的演讲——主要内容就是在***的领导下,贯彻了****的精神,执行了***的路线,*****,总之形势一片大好。我靠,当时我就傻了。那多的政治词汇我哪有呀,那多人盯着我看,哪有功夫查字典呀。

    于是我说(英语):“老怀,这哥们是个领导,他讲了一大堆政治形势方面的事情。大多的内容我不会翻译,其实翻过去你也懂不了多少。你看怎么办?”

    老怀(英语):“嗯,很好,你已经翻译完了。”

    我接着说(英语):“谢谢你的理解。不过,他讲了那么长时间,我现在就结束翻译,恐怕不好。我就和你多说几句,你冲着领导时不时地点头,好不好。”

    老怀耶斯耶斯地冲领导点头。

    我接着说(英语):“梅姬你也听清楚了,你要是给这段记录下来,录音,后半段的旅程我让你不痛快。”我看见梅姬在冲我挤眼睛。

    很顺利,政治大关过去了!中外双方都满意。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聆听政治形势,考虑如何倒腾成洋文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阿咚 麦克  怀特  ……

(3)保家为国

 

    我属于经常骂自己骂自己国家一些事的那类操蛋族。但我最不愿意听洋鬼子说我们的不是。

    早些时候,工作清闲,没事撑的就跑到个外语学校学英文口语,那学校一水的外教,都是在本国混得不怎样,也不会教书,但会讲英语的外国小伙外国妞。一上课,才发觉我又成了学生中的老大,外语不咋地,人缘奇好。课堂上规规矩矩的方式让我受不了,我就找那个外教(一个美国妞),让她每隔个三天就到我办公室和我和我的一帮师弟师妹们聊大天,美其名曰文化交流。我付钱给她,按小时算。

    聊着聊着,她就搂不住了,大谈美国如何好,中国如何不好,还大谈美国的制度的优越性。美国如何自由,在美国可以骂总统,总统不能骂她……好多好多,有些不能详列,免得被删了博文。

    我不干了,和她拍桌子,在这里的自由标准是,我可以骂你,但你不能骂我。嫌我这里污染严重,你开快滚回去,别跟我这挣钱。别和我们讲历史,美国的历史还没我奶奶腕子上的镯子岁数长……

    那美国妞的胸怀还挺大,挨了骂,接着和我们聊,后来还拉来她的朋友来一起聊。钱也收得少了。

 

     还是和怀特、麦克、美姬那次。乘火车,列车上对我们一行特照顾(那时外国人乘火车的少)。列车乘务组对我们非常好,餐车还给我们专门腾出餐桌吃饭。吃饭时,广播里播放着一种地方戏曲(反正我是听不懂),加上咱国人喜欢吃饭的时候大声说话,老怀不乐意了。非要我找列车长,把广播关了。我说不行,那么多中国人在吃饭,这条线上的人可能爱听戏曲。老怀说,要关。我说不行,这不是你家,也不是英国。老怀说他不吃了,我说随你。老怀气鼓鼓地走了。回到包厢,他要我去拿意见本,说他要提意见。要知道,批评的意见可能会导致列车服务人员微薄的奖金被扣掉。所以我问怀特,你要提什么意见,我想他是要给餐车提意见。不料他说列车太脏了。的确是不干净。我说这是中国的现状,是否能由我口头向列车长表达您的意见。他说,不行,必须写。我说我不去,这样不好。他很愤怒,言辞之快使我好多都听不懂。但我一直坚持说NO。老怀叹了口气对我说,你知道批评的意见对他们是有益的。我说,我同意,但我可以用口头表达给列车长。老怀问我,为何不能去拿那个意见本,我不知道怎么突然冒出一句:那个意见本很多人拿,不太干净,我不愿意去拿。老怀愣了一下,搂住我的双肩说,陈,你真是好人,我很敬佩你。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在广西参观游览…… 这是我最轻松的几天,我左边的那个是个大翻译官。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在昆明吃饭。别小看这间装修不起眼的房间,吃的可是山珍海味。

 

(4)好心驴肝肺

 

    怀特们想去森林看小火车。我们到了吉林市,入住后,我和当地林业局的人商量行程,一直到后半夜2:00才定完。第二天早晨我去叫怀特,结果他气疯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会是这样,原本我以为我的安排他们会很高兴。在一通的气急败坏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无论前一天做计划做的多晚,都要提前通知他们次日的计划。这是他们的习惯。而我想的是,那么晚了,别打搅人家休息。

    这时的解释已经没有用了。麦克竟然扬言今天一天不出房间,以示抗议。我振作精神,向怀特们宣布,如果你们这样闹下去,我将取消当天的一切活动,也不会后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怀特们屈服了,向我这个23岁的毛头小伙。

    当天的活动非常成功,林业局为我们开了小火车专列,并让沿途的其它列车为我们让道(我们国家会干这种事),从吉林省开到黑龙江省林区,在那边还狂喝白酒。回来的时候,中国同胞都东倒西歪打呼噜流口水的,英国佬真绅士,直挺挺地红着脖子脸地正襟危坐。

    回到吉林市,怀特们逐一向我道歉,说理解了我为什么没有大半夜通知他们。我也表示以后无论多晚,一定通知他们。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在漓江的游船上

 

(5)直爽换直爽

 

    我的性格慢慢地被老外们接受。在分别的时候,老怀和我很慢地讲:陈,由于文化的不同,由于你英语的不好,由于我根本不会中文,所以我们在一起很辛苦。我知道你很辛苦,我想让你知道我也很辛苦。但我要告诉你,陈,这是我多次到中国最快乐的一次,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真实,能够平等地交流。谢谢你。

    到嘉峪关的时候,我屎憋的难受,到宾馆的厕所一看,卫生纸长得和纱窗差不多,脸红脖子粗地直接跑到老怀房间,告诉老怀我憋不住了,但纸不行。老怀电话告诉了美姬,美姬将一卷卫生纸双手横向拉开举过头顶,满脸笑意、兴高采烈地、唱着警车的汽笛声冲了过来:陈,你准备了(拉)多少?我拉着“幡旗”就往回跑,美姬在后面喊:陈,谢谢你跟我们讲。当舒缓下来时,我摸着英国的卫生纸心里想,英国真好,拉屎的纸都这么好,有机会得到英国拉屎去。

 

 

结束语:“不问”连读就是个“笨”。笨笨笨笨笨笨笨笨……

 

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不问

长成肉头的阿咚,依然坚持交流,这不和巴勒斯坦人民交流到一起了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