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笔划的负担

(2008-03-14 08:58:14)
标签:

繁体字

教育

农村教育

学生负担

宋祖英

黄宏

阿咚

杂谈

分类: 指槐夸桑—侃
DSC_0009.JPG  北京北部张北的学童——选自阿咚的“坝上集”

 

十一笔划的负担

 

 

    政协委员又提议了,应该在小学校增设繁體字教育。唱歌的宋祖英和演小品的黄宏说了: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知曉繁體字,就是知曉中國漢字的由來、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而漢字的簡化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但同時也造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隔斷。建議國家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比如將繁體字設置成必修課,或在講授簡體字的同時也教繁體字。今後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曉,因為這畢竟是中國文化,於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興旺都有好處。

 

    我几乎不太会写繁體字,只是因为原来老时不常地奔香港,所以繁體字大体能认个一半,另一半靠上下文猜。我繁體字的程度也就停留在“看”凑合,“写”是万万不可以了。别说“繁體字”了,这几年天天在键盘上敲字,“简化字”都写不了几个了。

 

    我觉得,书法中的“繁體字”有味道,文化的味道,传统的味道。但是我依然认为,说“知曉繁體字,就……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话大了点儿,认个“繁體字”就知晓“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由来了?这“知晓”是个什么标准,要知晓多深才能算真的“知晓”?

 

    现如今,唱歌的艺人、演小品的艺人归文化部管,政协开会也被分在文化组内,那肯定是个文化人儿,提出的提案自然是和文化粘了边。我不敢评了,我只是有些担心。

 

    我担心的是学生们负担。学生的书包够沉重的了。这次又整了十几段京剧要让他们唱,文化议员们又提出让学生们必修“繁體字”。原来的“负担”有十四笔划,而“負擔”有二十五笔划,多出来的十一划放在书包里会不会成为压垮稚嫩肩膀的十一根稻草。

    我担心,那些山里贫穷的孩子,又要为多出来的十一笔划去磨损“希望工程”捐来的可怜数量的铅笔头。

    我担心,那些每月挣几十元、几百元的代课教师们,又该为多出来的十一笔划发愁稀缺的粉笔更加稀缺。

  

    议员们都应该去提案,不要建什么圆明新园、文化园,让政府更多地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特别是贫穷地区的教育,那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