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数和大多数
(一)
不是关于诗
前些天尝试着写“七绝”,二十八个字。就是前一篇博文。比我岁数小的老师说不错,“赞一个”。比我岁数小的师姐也说不错,“老师一般不表扬人的”。但老师批改了一下,圈圈点点,添添删删,一共改掉了一十七个字,占总字数的61%。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师认真,而且知道如何鼓励学生。也说明那诗的大多数字有问题。
我这么仔细的人,不在这里研究老师修改意见,而是琢磨字被改去了多少,是因为我联想起了其它。我想起经常在匣子(收音机)里听到叙述: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大多数的干部是好的或者比较好的,他们廉洁奉公;坏的、腐败的干部只是少数、极少数……”
还看过一篇讽刺文章,原文记不太清了,大体的意思是“在这锅馊饭里大多数的饭粒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坏的、馊了的饭粒只是少数、极少数……”
我想笑,我给演变一下:在这首诗中,大多数的字是好的、是准确的,坏的、不准确的字只是少数、极少数……
社会上的事情、米饭中的事情和我诗中的事情没有关联,我的“诗”可能也不算差得离了谱。但,以我所看到的认为、以我听到的认为、以我的生活常识认为,有关社会和米饭的描述好像写反了。一个字不用换,也许应该调调位置。
(二)
也不是关于诗
诗被老师给改进了,有了诗性,也明了起来。整个诗成为对“螳螂捕蝉、黄莺在后”的再次简明的阐述。但离我的本意远了。我尊重古训,但我看到中国的现状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而我一直诺诺地做事,“饿”得不行。我原写的本意是先顾着吃饱肚子再说,不要考虑以后怎样,不是还有句古训说“不做饿死鬼”嘛。而且黄莺是否能啄我而去还不一定呢。
所以我还得改改,用二十八天,或者用二十八年,如果还有那么长的时间。
[附]
原诗:
刀 螂
手举双刀卧纵梁,
目睁两向望风详。
只图知了朝天唱,
休管黄莺利喙张。
老师的批改:
问题还是有的:
手举双刀卧纵梁,——“卧纵梁”三字有点生造,不如“叶底藏”明了。
目睁两向望风详。——“望风详”,也不很明白。四周环顾紧提防。
只图知了朝天唱,——却贪隔树蝉声引,
休管黄莺利喙张。
改后:
手举双刀叶底藏,
四周环顾紧提防。
却贪隔树蝉声引,
休管黄莺利喙张。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