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谈叶茂中
(2008-09-14 08:05: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培训 |
培训中和一个原叶茂中公司的朋友聊起这位牛人,感触很多.
认识叶茂中是在一次营销高峰会上,他永远戴他的红军帽,说如果不戴帽子有一种裸体的感觉,他说裸体行吗? 肯定行,就是变扭点,于是起身脱帽,给大家鞠了躬,坐下. 主持人很刁钻,上来就问, 接着问:"听说有著名的叶氏三拍,一拍胸脯,二拍脑袋,三拍屁股." 叶的回答是,"我不怎么打自己."
谈到营销本质问题时他说小孩子看的是大小,年轻人看的长短,老年人看的是硬软,老年人关心的是本质问题. 而营销的本质是种感觉,不是金钱.我们今天搞营销咨询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你怎么把女孩子哄上床,而是告诉你怎么过日子.
用道来解释,
营销本没有什么方法,摸索的人多了有了方法套路,于是有了MBA,真正的行销要超越有法的阶段回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才是最高的.想起我小时候,记得一次手工课,老师教我们折纸鹤,我折的和别人不一样,在老师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另类的纸鹤,因为她太熟悉常规的东西了,新的东西对原有的标准冲击太大,她接受不了.
社会如是. 韩国小小弹丸之地,经济好的很,叶说赢在了创造力上,我看一点不假,蓝海战略不就是发现客户的潜在需要去满足他嘛.
我感觉新一代的中国人还是有创造力的,就是让他们施展的空间还不大,比如一些名字."最高发院","谢停峰"...
那是什么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呢? 我们的教育体制,老师只问学生问题,告诉他们答案,然后变着法的考他们,而西方的教育呢,是让孩子问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培养创造力才是最珍贵的.走过奥运,我们很容易达到一个认同就是,开幕式的灵魂是张艺谋的创意,一切科技都是帮助他实现创意的辅助手段. 今天我们的社会里,100万可以买一辆宝马,可以买一幅徐悲鸿的画,认宝马的多,认画的人没有几个.可工业化的产物怎么能跟艺术大师的作品比呢? 去过黄山的人知道,晴天去没有意境,因为没有雾,没有雨,没有云,没有了意境,让我们给人生留点理想化的东西吧! 希望2008年以后国家不再贩卖我们的资源,及其用资源变现的产品,我们有这么多文化资源,为什么不去向全世界推广呢?
看看我们曾上过央视黄金档的这些品牌,3%真正火了,70%死了,20%严重亏损,这还不够警醒我们吗? 看不到本质问题只有死路一条.
叶认为次于本质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沟通,服务. 为什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答曰,因为他会沟通. 叶的父亲家买了台海尔空调,上门维修时,不抽烟,不喝酒,今屋穿鞋套,打一个电话就过来,其目的就是让你觉得对不起我,一年维修了四次,一问什么品牌最好? 父亲答海尔,他根本没有想到别的牌子根本不会坏.
面对国际竞争我们该怎么办?
.........
叶茂中自己有一间极大的办公室,好像是说,房子有多大,创意就有多大. 在90年代创业的大军里,叶是一个佼佼者,是广告业的楷模,他证明了一个创富神话,他没有那么多关系,至少在创业的初期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用他的头脑证明,智慧可以变成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