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2009年1月29日读经)星期四

(2009-01-29 23:29:28)
标签:

圣经

使徒行传

福音使命

基督耶稣

读经心得

祷告

杂谈

分类: 圣经

非斯都既然定规了,叫我们坐船往意大利去,便将保罗和别的囚犯交给御营里的一个百夫长,名叫犹流。 
“意大利”似犊肉的(calf-like);‘我们’包括作者路加。在此之前,最后一次出现‘我们’是在廿一章十八节,而从保罗被捕以迄到达罗马,他所遭遇的事和受审的过程都记载甚详,足见本书作者路加自始至终都一直陪伴在保罗的左右。路加和亚里达古(参2节)并非在囚犯之列。当时的常规容许犯人的亲友和奴隶随行,以便沿途服事犯人。

 

‘御营’大概是指皇室的‘专差’,担任皇帝和他在各省的军队之间的交通职务。注意,新约中出现的‘百夫长’,似乎都对基督徒相当友好,甚至相信主(参3,43节;太八5~13;路廿三47;徒十22~33)。

 

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要沿著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 
“亚大米田”未参加赛跑,我死了仍存在;“亚西亚”东方,泥土;“马其顿”扩展;“帖撒罗尼迦”胜利,胜过律法的搅扰;“亚里达古”善于治民者。

 

“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亚大米田’是亚西亚省西岸的一个港口,位于亚朔(参徒廿13)的东面,特罗亚(参徒廿5)的东南面。

 

“要沿着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指这艘船在亚西亚省各埠将挨次停靠。

 

“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许多解经家将保罗赴罗马受审算作第四次出外旅程,开始于本节,结束于廿八章卅一节。

 

“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亚里达古’曾在以弗所与保罗同行,与该犹一同被暴民捉拿,险些送命(徒十九29)。后又与保罗同往耶路撒冷致送捐款(徒廿4)。之后,又陪伴保罗赴罗马,一直不离开他(西四10;门24)。

 

第二天,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 
“西顿”打鱼,打猎;“宽待”待之以礼,钟爱地对待,以人道对待;“照应”照顾,提神,恢复疲劳。

 

“第二天,到了西顿,”‘西顿’在该撒利亚以北约一百一十公里,船行仅需一天。

 

“准他往朋友那里去,”‘朋友’乃指互相认识、互相有来往关系的人,原文在此有定冠词,显系指基督徒朋友(约参15)。船虽泊岸,但囚犯通常要留在船上受监管;保罗获准上岸与信徒们会面,这是特别的优遇。


从那里又开船,因为风不顺,就贴著塞浦路斯背风岸行去。 
“居比路”佳美,公正,爱,一朵花。

 

“因为风不顺,”‘风不顺’即吹逆风。由巴勒斯坦开船往意大利是向西行,而地中海夏天及初秋吹的是西风或西北风,不利西行的船只。

 

“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居比路’即今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大岛,位于由巴勒斯坦到亚西亚的中途;‘背风岸’即该岛的东北部沿岸,那里有山崖遮住强烈西风的吹袭;‘行去’指沿居比路的东岸向北行,再沿北岸向西行。


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就到了吕家的每拉。 
“基利家”滚,发织品;“旁非利亚”民族之混合;“吕家”狼;“每拉”哭泣,桃金嬢汁液。

 

“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基利家’和‘旁非利亚’是亚西亚省东南面邻接地中海的两个较小的行省。

 

“就到了吕家的每拉,”‘吕家’是亚西亚省正南方的一个小省分;‘每拉’乃是海上交通的一个重要中心,是埃及供应罗马的粮船必经之一个主要港口。从埃及经过每拉到罗马是绕道而行,因地中海经常吹西风,船只无法直接向西北直行,故先向北取道每拉,然后转西沿岸航行。


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历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们上了那船。 
“亚力山太”人之保卫者。 “遇见一只亚力山太的船,”‘亚力山太’是埃及最主要的港口;当时埃及是罗马帝国的大粮仓,所以经常有粮船从亚力山太开到罗马。再者,当时在这两地之间运送麦子的粮船,乃是属于国家机构的,故也附带接送公务人员。


一连多日,船行得慢,仅仅来到革尼土的对面。因为被风拦阻,就贴著克里特背风岸,从撒摩尼对面行过。 
“仅仅”好不容易,困难地;“革尼土”年纪,时代,激怒;“革哩底”肉体的;“撒摩尼”穿着衣服,由于波动。“仅仅来到革尼土的对面,”‘革尼土’位于小亚西亚西南部海峡的尽头。

 

“就贴着革哩底背风岸,”‘革哩底’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大岛,东西长达二百六十公里,南北最宽处仅约五十公里;‘背风岸’即该岛的东岸和南岸。

 

“从撒摩尼对面行过,”‘撒摩尼’即革哩底岛东北部伸入海中的海岬;他们沿着革哩底的东岸向南行,再沿南岸向西行。


我们沿岸行走,仅仅来到一个地方,名叫佳澳。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 
“佳澳”优良的港湾,好荫庇所;“拉西亚”不知的根源,蓬乱的。

 

“我们沿岸行走,”指沿南岸向西行。

 

“仅仅来到一个地方,”‘仅仅来到’是形容一路航行困难,因那一带沿岸海中有许多礁石。

 

“名叫佳澳,”‘佳澳’位于革哩底的南岸中部的小海湾,船只不宜在此停泊过冬(参12节)。

 

“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拉西亚距佳澳约十公里,旧城现已成废墟。

 
走的日子多了,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行船又危险,保罗就劝众人说: 
“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禁食的节期’指赎罪日,按犹太历是七月初十(利十六29;廿三27),约为阳历九月下旬或十月初旬。一般情形而论,从九月中旬起,地中海的风浪逐渐增大,因此危险较大。到了十一月十一日以后,整个冬季在公海上的航行便完全停顿。

 

“行船又危险,”当时一般人均认为在地中海航行的安全期是在阳历九月中旬以前。

 

“保罗就劝众人说,”‘劝’字在原文含有警告的意味。


10  “众位,我看这次行船,不但货物和船要受伤损,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 
保罗在本节所说的话,除了根据他在地中海有多次旅行的经验之外,另有可能是出于他敏锐的灵感,清楚明白神的启示和指引(参23~26节)。

 

(一)任何信徒若是真的灵里清楚明白神的指引,当然也可以向周遭的人们发出警告性的预言;但切勿无的放矢,随便说预言,以免羞辱主名。

(二)今天有一些假先知没有神的指示,只凭一己的见解,大胆预言,危言耸听,迷惑许多信徒,神必向他们讨罪。

(三)我们若要像保罗那样有属灵的直觉,便需多多的亲近神,平日多多操练敬虔,过于操练身体(提前四8)。


11  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不信从保罗所说的; 
“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百夫长’是当时在船上的最高级官员,故由他下最后的决断。他在此相信航海老手的意见过于保罗的意见。

 

世人宝贵经验,因为经验乃是经过许多的成功与失败所累积的知识,可以提供给人断事和行事的依据。但我们基督徒不单靠经验,更靠赐经验的主;我们离了祂,就不能作甚么(约十五5)。我们基督徒行事,应当凭信心寻求主并倚靠主的话,过于倚靠经验。主的话高过人的经验,主的同在更胜于事情的顺利。


12  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说,不如开船离开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过冬。非尼基是克里特的一个海口,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  
“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个海口,”‘非尼基’的确实地点何在,解经家有两个说法:(1)即现在的非尼基(Phoenix),位于革哩底岛的西南岸,高大岛(参16节)在它的西南方,但其海口地形不似本节所述;(2)指现在的非尼基附近另一港口路特罗(Porto Loutro),高大岛在它的正南方,其海口地形正如本节和合本译文所述。

 

“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原文作‘一面朝西南,一面朝西北’,但是该港口的实际情形正如和合本译文,因此作者的意思应是指‘一面顺着西南风,一面顺着西北风’,故有人建议将这句话译作‘在西南风和西北风之下’。

 

“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人们往往因为追求生活的舒适安畅,而把主放在一边;生活环境越富裕的人,离开主越远。教会中的事务,往往不在于‘多数人’怎么说,乃在于主的旨意如何;我们事奉主,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主的喜欢(加一10)。忠心服事主的人,宁可像保罗那样让全亚西亚的人都离弃他(提后一15),而丝毫不肯违背主的心意,直到见主的面(提后四7~8)。在教会中决定事情,既不是‘民主’,也不是‘独裁’,乃是‘神旨为先’。但愿我们尊重神过于一切。


13  这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贴近克里特行去。 
“微微起了南风,”‘南风’风向方便船只的行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无知的人以环境的顺畅为‘得意’,但我们信徒以那在环境之上的主的笑容为‘得意’。只看环境而行事的人,往往是先‘得意’,后来转为‘失意’。


“贴近革哩底行去,”意即向西南方行去。


14  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那风名叫“友拉革罗”。 
“那风名叫友拉革罗,”‘友拉’是希腊文,意即‘东风’;‘革罗’是拉丁文,意即‘北风’;二词合在一起,即指‘东北风’。当时用大帆靠风力行驶的船若遇此风,往往不是翻船便是搁浅。


15  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 
“抓住”攫拿,捉拿;“敌不住”不能与之对抗;“刮去”带走,吹去。


16  贴著一个小岛的背风岸奔行。那岛名叫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 
“那岛名叫高大,”‘高大’岛是一个小岛,在革哩底大岛西端的南方约四十公里处。

 

“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小船’指大船泊岸时的短程交通工具,出海时则作为备用的救生艇;平常风浪不大时,用绳索系于船尾,在水面上拖行;在大风中因恐大小船彼此相撞,不是小船撞破大船便是被大船撞毁,故须把小船拉上来收在大船上。‘仅仅’原文意即‘费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收住’指将小船拉上来紧系在甲板上或船边。

 

本句在原文有‘我们’一词,中文没有翻出来;似乎暗示作者路加也加入收住小船的工作。


17  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 
“就用缆索捆绑船底,”‘缆索’指绕缚船身的粗索;‘捆绑船底’指用缆绳横向把船底和船身绕缚几圈,使船身更为扎实、坚稳,以防船框抵受不住海浪的冲击而松散开来。

 

“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赛耳底’是革哩底岛的西南面,地中海的南端,靠近北非洲利比亚的一大片浮洲浅滩。

 

“就落下篷来,”可减小风吹面积,藉以减缓船的前进速率;但因‘篷’字原文的意思是‘器具’(instrument),故亦有解经家认为此句应译作‘放下船中器具’,意思是‘将船上最顶层的甲板上非必需的重量移到下层甲板上’。


18  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 
“就把货物抛在海里,”原文并无‘货物’二字,但可以想象他们所抛弃的乃是货物,此举乃在于减轻船的重量,便于操控。该船的主要货物乃是粮食(参6节批注)。


19  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 
“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船上的器具’指帆桅、木板、帆桁等。抛弃货物(参18节)和器具的目的,乃在使船身上升,减少吃水的程度。

 

20  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 
“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太阳和星辰’是当时航海者藉以计算船所在方位的惟一方法,故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无法测知船的方位和航程。

 

“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既无法辨认船的方位,又不断遭受狂风的吹袭,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般人都会绝了生望。保罗说:‘我们从前……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一8~9)。世人绝了指望,就甚么都完了,但我们基督徒绝望之余,还能够转向神。我们乃是‘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四8~9)。


21  众人多日没有吃什么,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说:“众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不离开克里特,免得遭这样的伤损破坏。 
“众人多日没有吃甚么,”多日不进食的原因有二:(1)因为风浪大,晕船厉害,所以吃不下;(2)因为得救的指望都绝了(参20节),以致茶饭不思。

 

“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正当全船人员失望丧志之时,保罗挺身而出,给予必要的鼓舞。他是全船失望之人力量的高台。

 

“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保罗这话并不是苛责或幸灾乐祸,乃是建立他说话的权威,使众人对他下面的话能够信服。世人的心境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好就心绪沮丧,甚至茶饭不思;但我们基督徒心里的平安,是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的(约十六33)。遭逢灾难、人心惶惶之时,正是基督徒发挥‘盐和光’的作用之时;我们的心情不但不该像世人一样随环境起伏,更应该超越环境之上,才能显出基督徒与世人不同之处。


22  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 
“劝”劝戒,劝勉。保罗乃是每一个跟从主的人的榜样――在众人都扰攘不安时,能以屹立不摇。世上最有用的,乃是那些自己镇静而又给人以信心的秘诀的人。


23  因我所属所事奉的 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说: 
“祂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昨夜’原文是‘这个夜里’(this night)。我们信徒既是属于神的,祂必负我们一切的责任,所以我们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当放心把自己交托给祂。天使乃是服役的灵,奉神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一14)。过了‘多日’(参20节)的狂风大浪,直到“昨夜”,神才差遣祂的使者来对保罗说话,但他仍能在风浪中维持内心的平静安稳;这给我们看见,


24  ‘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凯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 神都赐给你了。’ 
“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不一定是站在罗马皇帝(当时的皇帝是尼罗)面前由他亲自审讯,通常是交由他指定的法庭审讯。

 

“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这话暗示保罗曾为众人的安全而向神祷告,并得到神的应允。


25  所以众位可以放心,我信 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保罗的话(参21~26节)显出他真有临危不乱的风范,这也正是一位属灵领袖必具的条件之一。“祂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因为神的信实永远坚立在天(诗八十九2)。神的话乃是我们信心的根源(罗十14,17),所以我们平素就要丰丰富富的把神的话存在心里(西三16),必要的时候才能取用神的话来加强我们的信心。多有神的话,就多有信心;少有神的话,就少有信心;没有神的话,就没有信心。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一37);我们只管放心信靠神的话,因为若不用信心与所听见的话调和,所听见的话就与我们无益(来四2原文)。得救的秘诀在于信靠神的应许,若靠自己的方法与努力,至终都是徒劳。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神安慰了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4)。


26  只是我们必要撞在一个岛上。”

 

27  到了第十四天夜间,船在亚得里亚海飘来飘去。约到半夜,水手以为渐近旱地, 
“到了第十四天夜间,”‘第十四天’是从离开佳澳算起(参8,12~13节)。

 

“船在亚底亚海飘来飘去,”‘亚底亚海’是希腊与意大利中间的海,范围比今日的亚得里亚海为大,南至地中海的中线(即由革哩底向西延伸至西西里岛)的广大水域,都包括在内;‘飘来飘去’原文作‘飘流’(carry through)。

 

“水手以为渐近旱地,”可能水手隐约能够听到海浪冲击暗礁的声音,故以为逐渐接近陆地。


28  就探深浅,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浅,探得有九丈。 
“就探深浅,”即把系有绳子的铅锤放入海中,以探测水深。


29  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盼望天亮。 
“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用意在稳住船身,不让风浪任意催逼前进。从船尾下锚,表明船头一直向着海岸。

 

“盼望天亮,”‘盼望’在原文有‘求’、‘祷告’之意。


30  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里,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 
“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水手们可能认为大船既无港口可供停泊,则迟早必要撞毁沉没,因此不如自己先乘坐小船逃走,免得届时须受众多乘客的连累,这样,他们生存的机会较大。水手只求自保,而不顾别人的性命;保罗却时刻以众人的性命为念(参10,22,31,34节)。基督徒存活在世,乃是为着别人的益处(腓一24~25)。


“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教会中也有人假作一些有益于众人的事,实则内心正为自己打算;但基督徒在神面前最重要的乃是诚实(约四23~24),我们一虚伪装假,就落入魔鬼的圈套中。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惟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求主使我们有属灵的眼光。


31  保罗对百夫长和兵丁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 ” 
“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船在大海中若无熟练的水手操作运转,无法接近陆地,只能坐以待毙。保罗劝别人‘放心’(参25节),但他自己并不‘粗心大意’,所以他能观察出水手的不良存心(参30节),采取对策以防止悲剧的发生。真正出于信心的放心,并不是漫不经心与无所事事,而是小心谨慎与实事求是。基督徒的‘放心’是不为生命忧虑,不为明天忧虑,但仍旧要担当今天一天的难处(太六25,34),负起我们所该负的责任。神虽然应许所有船上的人一个也不失丧(参22~24节),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袖手不作任何事;神的应许和保证,仍然需要我们信心的工作来加以配合。


32  于是兵丁砍断小船的绳子,由它飘去。 
“砍断小船的绳子,”即‘砍断升降小船的轴轳’,使与大船失去连系。此举虽然可以防止水手爬上小船,但也使上岸之事更形困难。

 

33  天渐亮的时候,保罗劝众人都吃饭,说:“你们悬望忍饿不吃什么已经十四天了。

 

34  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 
“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吃饭才能维持正常的气力,来应付所面临的险恶环境,并游泳登岸(参40~44节),所以‘吃饭’与‘救命’密切相关。基督徒对正常的饮食绝不忽略,“吃饭”是为着维持身体的健康,好事奉主。愿所有信徒都能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灵魂兴盛一样(约三2)。


35  保罗说了这话,就拿著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 神,擘开吃。 
保罗的榜样给我们看见:食物乃是神所赏赐的,所以我们应当存着感谢的心领受(提前四3~4)。

 

36  于是他们都放下心,也就吃了。

 

37  我们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个人。 
“人”魂。


38  他们吃饱了,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为要叫船轻一点。 
“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麦子’指他们原本留作自己口粮的谷物,与先前所抛弃的‘货物’(参18节)有别,那些是运送到意大利供应国民的粮食(参6节批注)。

 

“为要叫船轻一点,”船越轻越方便操作,使之靠岸。


39  到了天亮,他们不认识那地方,但见一个海湾,有岸可登,就商议能把船拢进去不能。 
“有岸可登,”原文作‘有一个沙滩’。


40  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同时也松开舵绳,拉起头篷,顺著风向岸行去。 
“同时也松开舵绳,”‘舵’通常设在船尾的左右两边,用来控制行船的方向。‘松开舵绳’即把船尾的舵归位,好让船能驶往岸边。

 

“拉起头篷,”‘头篷’即位于前桅的小帆。


41  但遇著两水夹流的地方,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 
“但遇着雨水夹流的地方,”即指两块陆地(海岛)之间的狭窄海峡,因两边的海水在那里相会,常形成旋涡和暗流。


42  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杀了,恐怕有洑水脱逃的。  
罗马的法律规定,若有囚犯脱逃,看守的人便要代受逃犯的刑罚。


43  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任意而行,就吩咐会洑水的,跳下水去先上岸, 
神若帮助我们,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来十三6)?


44  其余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船上的零碎东西’原文是‘一些从船上来的’,可指对象或人,前者即指从破船取得的任何零碎物品,可藉以帮助人浮在水面上;后者则指‘依附在船上的某些(人)身上’,意即那些既不会游泳又无任何助泳物品的人,他们就依附在水手的背上而上了岸。

 

“众人都得了救,”本章数次提到‘得救’、‘救’(参20,31,34,43节),乃指得保性命(参10,22节),而不是指得着灵魂的救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