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2008-03-12 06:50:21)
标签:

宗教

赛跑

奥运会冠军

李岱尔

中国

杂谈

200周年

信仰

传教士

战争

基督教

圣经

人物

分类: 人物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

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李岱尔(Eric Liddell,1902-1945),宣教士,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死于日本占领下的中国,苏格兰同声哀悼。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約攝於 1938 年,中日戰爭期間,岱爾通過河南河北、山東邊區的交戰區。

一本书《直奔金牌》和一部影片《烈火战车》

    我们透过阅读多认识一位宣教士,就多一个想念和效法的对象,就多一位与我们同奔天路历程的良伴。

    阅读宣教士的故事有许多益处。在知识方面,随着宣教士的脚踪,我們从外岛、沿海、內地到边疆,彷彿作了一趟深度的中国之旅,看到各地的风土民情,也经历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在信仰方面,宣教士在中国的经历,其实就是圣经使徒行传的延续,他们面对的挑战与承受的苦难何等巨大,而他们所表現出的信、望、爱,又是何等强韧!圣经教导我们:“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給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烈火战车》这部影片,很多人都认得其主题曲,这部低成本的英国影片,在1981年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直奔金牌》这本书我在一个朋友处见到过,很渴望一读,有机会还要恳求这位朋友能借我一读,《烈火战车》这部电影也很渴望一看,如果哪位朋友有这部影片请告诉我。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他为荣耀上帝而奔跑

    作为一个基督徒,李岱尔在竞赛中争强好胜的心非常强烈,因为他要藉著跑步來荣耀上帝,“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提摩太前书 4 章14 节前)李岱尔說,每次他在奋力跑步的時候都感到上帝的喜悦;然而,李岱尔生命中真正的奔跑并不是在运动场上而是在中国的宣教;他将他的运动家精神完全投注于福音事工上,高度勇敢、充滿毅力。

    God First!他深信将上帝摆第一,上帝也会给你最好的!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上帝,包括善跑的能力。同时,上帝是万有的,不需要你去替祂赢得奖牌和奖金,上帝才是李岱尔一生要争取的“特大奖”!

    如果他选择运动员的生涯,肯定能功成名就,但是他一点都没有被名利冲昏头,也不以“为主而跑”当藉口,忽略礼拜天的敬拜,他真是很清楚优先次序又很肯遵守的人。

    在战乱的中国传福音,李岱尔说他最喜欢的诗歌是“我灵镇静”(Be Still My Soul),因为神与他同在;1994年巴西世足冠军的主力球员约尔吉尼奧(Jorginho)则说:“与耶稣同行更胜于贏得10 次、20 次……1000 次世界杯冠軍”。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岱爾在倫敦比賽時的招牌動作-抬頭望天,風車式地擺動兩臂,抵達終點時攤開雙手,彷彿一切交託上帝。 ( 圖由天恩出版社提供 )

23岁得了奥运冠军后,回到中国宣教

    当今年轻的基督徒23岁的时候,会作什么?享受自由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读完大学,再读硕士,博士,作博后?戴了帽子,接下去,找位子,娶妻子,生孩子,买车子,买房子,为将来退休储蓄金子?
  现代人短宣增多是好事,有多少年轻人能勇于不问自己将来福利,凭信心踏上征途?马礼逊和戴德生踏上中国时只有20出头的年龄,他们年轻的时候就以“荣耀上帝,以上帝为乐,直到永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帝也会使自己的子女得享今世的荣美。

    1807年至今共有多少海外宣教士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播下福音的种子?包括100年前,李岱尔的父亲和他一家将一生摆上给中国。中国人领受福音200年,时至今日,有多少中国人已经成为宣教士,到异国他乡播下福音的种子?我所知道到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大都是为了金钱和舒适的生活,我不禁要问自己:我也是如此吗?

 

他得着了那从天上来的奖赏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得着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立比书3:13-14)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們得著奖赏。(哥林多前书9 :24)

    历届以来,奥运会得金牌的人不可胜数,李岱尔的名字将永远突出闪亮。基督徒礼拜天不参赛不会成为一个条例,那是个人的选择。李岱尔受尊敬的原因不光是他不参赛,持守信仰原则的精神,更是他回应心灵深处主的呼召,因爱投身中国的无私的献身精神。 
  他跟随了他父亲的脚踪,更确实地说,是跟随了主耶稣的脚踪,离开舒适的家园,去向有需要的地方传福音。
  李岱尔一生有两个金牌。一个是四百米赛跑,地上的金牌。一个是主耶稣给他的,天上的金牌。

   

个人领受
    上帝六日创造天地,第七日歇了他的工,就安息了!(创2:1-2)
   
耶稣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路6:5)

    奥运金牌对很多人来说,是穷一生努力的目标和荣耀。如果有一位基督徒选手,获悉决赛将在礼拜日举行,却宣布他将不参加这项决赛,理由是为了守主日,不应该从事任何非纪念主的活动,你会否笑他很儍?

    李岱尔在一九二四年巴黎奥运会上,拒绝稳操胜券的一百米赛跑,无视国家的荣誉,认定基督徒的安息日属于神,应当守为敬拜和安息的日子。但后来,神让他在非专长的400米决赛上,夺了金牌,轰动一时。

 

我灵镇静

    他在集中营中,常常教人歌唱的一首詩是“我灵镇静”(Be Still, My Soul),使很多人得到鼓励。1945.2.21.他因“脑瘤”死于集中营,正值43岁的英年,在中国事奉主达20年。众人于2.24(周六)在大厅为他举行追思礼拜,很多想不到的人聚集参加。他最后留下的遗言:“为主徹底的降服”。他在加拿大的妻子佛罗伦斯等到5.2才被告知此噩耗,她伤痛得不想活下去。等到战后,英国人才被告知李岱尔逝世的消息,当时新闻报道:“苏格兰失去一位杰出的子弟,他在一生中,每一时刻,都使大家以他为荣。”(Scotland has lost a son who did her proud every hour of his life.)

 

    他的一生在中國開始,也在中國結束。他出生於天津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幾個月逝世於山東濰縣的日軍集中營。

李岱尔:第一个出生在中国(天津)的奥运会冠军是个宣教士的儿子 

资料一:

    1898年,李岱尔的父亲,李德修牧师,从苏格兰到中国河北受训服事。隔年雷玛丽抵达中国。二人于十月结婚。
  1900年,兄长李劳伯在上海出世。1902年李岱尔生于中国天津。
  青少年时候他和哥哥在学业体育方面都十分杰出。兄嫂曾去中国医疗宣教。渐渐的李岱尔在田径中表现越来越突出,获奖屡屡。
  他备受瞩目的原因,是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中,当他知道一百米赛跑将在礼拜天举行时,他决定不参赛。他认定他是个基督徒,那一天是敬拜和休息的日子。甚至有关当局建议他上午参加崇拜,下午参赛,他也不考虑。“我的安息日是全天的。”

    在过后的赛程里,他赢得二百米赛跑铜牌,他的四百米赛跑刷新了世界纪录,使他成为奥运英雄。

    当时英國王子威爾斯在巴黎督陣。而最有希望的冠軍得主李岱爾卻為了遵守教義,而放棄參賽。威爾斯命令他參賽。李岱爾只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後來英國400米選手林賽爵士,將自己的選手資格給了李岱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他可以參加。後來李岱爾不孚眾望奪得400米冠軍,而且打破世界記錄。現場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李岱爾則向成全他的林賽爵士致敬。  
  在体育生涯最巅峰的时候,李岱尔放下了可能随之而来的名利,选择了另一个方向的跑道。
  次年,1925年,24岁的李岱尔回到天津,在书院教化学。1932年被按立为牧师。1934与在中国认识的柯芙萝结婚。以后,除了教书,他肩负的职责越来越多。
  日本侵华,节节迫近。经过考虑以后,1941年,他把怀孕的爱妻和两个幼女,遣送回他认为较安全的加拿大,自己留在中国继续服事中国人。1942年,日军封锁该校门,遣散学生。1943年,李岱尔和将近300人被请上火车,去向数百里外的山东潍县的日本集中营。当他们抵达时,集中营人数将近1800人。他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几个月,1945年在集中营离世。享年仅43岁。
  他的遗孀芙萝,1984年在多伦多离世。

 

    歌林多前书13章4-7节。李岱尔改写
  
  爱是极有耐心,也极其恩慈;
  爱是不知嫉妒,也不知羡慕;
  爱是不会鲁莽,也不会专断;
  爱是不去自夸,也不去逞能;
  爱是不摆架子,也不装气派。

    爱决不粗暴,决不自私,决不恼怒;
    爱是不去细算冤屈,也不思想邪恶;
    爱是别人出了差错,决不落井下石;
    爱是不去喜欢不义,乃是喜欢真理;
    爱是不会急于揭发,也知如何缄默;
  
  爱是乐意相信人最好的一面;
  爱是充满盼望,也充满耐性。
  爱是永不止息,也永不失败。

 

资料二:

為生命而跑的火戰車   文/柳健台

    1923年,來自蘇格蘭、沒沒無聞的李岱爾,在國際賽程中一戰成名,一路跑進奧運。然而兩年後,他投入戰火下的中國天津,用他自己的生命和苦難者分享大愛。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等著獎賞。」( 哥林多前書九章24節 ) 我想,再也沒有人比身為奧運選手和宣教士的李岱爾 (Eric Liddell) 更符合這句話,也活出其精髓。而他的一生在最近出版的中文傳記《李岱爾》也有活潑的描述。

    大約廿年前,轟動一時的奧斯卡最佳劇情片《火戰車》(The Chariot of Fire),就描述了這位蘇格蘭選手李岱爾和德籍猶大裔選手哈洛·亞伯拉罕斯 (Harold Abrahams) 參加奧運比賽的故事。

 

為誰而跑?

    一九二三年,同樣稟賦優異的這兩個運動選手,在國際賽程中相遇,棋逢對手。值得注意的是一亞伯拉罕斯的猶太血統,使他覺得倍受歧視,因此,他渴望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好得著世人給他當得的尊敬;岱爾卻因著對基督的信仰,他不在乎別人對他有什麼差別待遇,而能用祝福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位對手。

    這場比賽,岱爾在二百廿碼和一百碼都奪魁,且在一百碼決賽中,以9.7秒刷新全英國紀錄,讓許多不看好的人跌破眼鏡。

    但名聲並未給岱爾加添什麼,他依然謙沖為懷,他常常在別人慶功的同時,自己躲起來,悄悄預備主日聚會的講章內容。

 

禮拜天不出賽

    一九二四年,奧運賽程表的「一百公尺」時間排在禮拜天。由於不想忽視神、錯過主日禮拜,岱爾退出一百公尺賽,一直間還遭致批評、爭議。

    然而,岱爾被安排改為參加不具優勢的四百公尺比賽時,他還是以47.6秒刷新世界紀錄,為蘇格蘭贏得第一面奧運金牌!

    這場比賽前兩小時,岱爾全身肌肉疼痛,且因抽到最外側的第六跑道,他整個人感覺要垮掉一般。

    就在絕望之際,他從口袋中取出一張對折的小紙條——是一位年老按摩師之前塞給他的,上面寫著:「『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祝你勝利成功!」

    出自撒母耳記上二章30節的這節經文,鼓舞了岱爾,他以獨特的風車式跑法,面吼朝天,勇奪金牌!

 

沒有獎牌的賽跑

    然而,岱爾在愛丁堡大學畢業後,神呼召他去跑一場更崇偉的賽程,一場沒有獎牌,也沒有人群掌聲的賽跑。一九二五年,參加完最後一次在蘇格蘭的賽跑後,岱爾出發前往中國的天津傳福音。

    一九三四年,岱爾和佛蘿倫絲結婚。婚後,面對戰爭的陰影、孩子相繼出世的生活考量,岱爾也不免有消沉的時候:「神啊,為什麼我要到這裡?」

    而智慧的妻子,從來就不把他當作是奧運英雄去理解他。她鼓勵他面對前面的道路:「岱爾,你既知道在禮拜天出賽是不對的;那麼,不去神要你去的地方,也是不對的。你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去!」

 

遣送山東集中營

    一九四○年,佛蘿倫絲帶著兩個女兒回加拿大,並產下第三個女兒。而珍珠港事變之後,所有在天津的宣教士都被日軍遣送到山東濰縣的集中營去。

    在集中營裡,岱爾看到問題,就和所有俘虜一起努力,成立委員會,分別負責教育、財務、住宿、補給。他以溫柔、幽默的方式,來平和紛爭,引導大家回想彼此曾經擁有的快樂,以及未來的盼望——「一旦我們出去以後……」

    在集中營裡,由於配給減少,俘虜染病、精神崩潰的,不計其數。被關了十八個月之後,岱爾的健康也日益惡化。經常頭痛到麻痺的岱爾,在數個月後住院,檢查出罹患腦瘤。他說話斷斷續績,右腿部分麻痺,幾乎不能走路。醫生在有限的設備下,只能把他當作中風來處理。

 

臨終前探望病人

    臨終當天傍晚,岱爾去探訪病人,突然咳嗽又嗆氣,呼吸滯重。送到房間後,一下子清醒,一下子不省人事,最後開始痙攣。護士安妮把他抱入懷裡,他輕聲說了最後一句話:「完全降服」(complete surrender),就陷入昏迷,長眠主懷。

    一九四五年二月廿一日,四十三歲的岱爾跑完了他人生的賽程,就如他最喜愛的詩歌《我靈鎮靜》(Be still my soul) 所說:「十架憂痛,務要堅忍擔當;我靈鎮靜,將與救主偕同到永遠。」

    集中營裡,為他舉行了安息禮拜。當年八月,戰爭結束,日本投降,美國接管集中彎,戰俘得以回國。

    兩年後,安妮又踏上了中國土地。這難道不是岱爾的感召,宣教士所流的血,在那地繼續開花、結果嗎?

 

笑口常開

    岱爾看似短暫的一生 (一九○二~一九四五),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在戰火蔓延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他接續宣教士父母的腳蹤,在大學畢業後,奧運光環集一身之際,他選擇回應神的呼召,飄洋過海,前往天津,與苦難的中國人同在,向華人傳揚天國的盼望。

    在異國他鄉,宣教的工作諸多挫折,宣教士更飽受歧視。一個奧運的英雄,放棄他可以追求的功成名就,甘心選擇踏上這塊土地,用他的生命,陪伴許多無語問蒼天的中國百姓;用他的生命,彰顯神的大愛——神沒有忘記這個國家、這塊土地!

    岱爾最喜歡寫給人的中國字是:「笑口常開」。這是他一生在華宣教的精神寫照。

 

    正如岱爾的老師柯能所言:「運動家的風格就是可以在不同狀況下比賽,不論是在劣勢中奮鬥,或在困境中掙扎,他都不喪志或發怒,他也知道如何處理挫敗。在運動場上有良好風範的人,在關乎生命的大競賽中,也一定道地的運動家。」

    岱爾在生命的競賽中,真正得著了天上永恆的獎賞!

    (作者為恩惠福音會台北復興堂牧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闻过则喜
后一篇:承受地土的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