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名画警察打死人伤害其他杂谈脸谱化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世界名画《肯特海滩》法-居丹
与警察打死人有关的话题
最近,哈尔滨六名警察打死人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初,网友对警察执法犯法非常愤慨,一致声讨其暴力行径,要求严惩凶手。可是没过多久,网上将被害人的“高官”家庭背景披露了出来,舆论风向马上就发生了变化,有网友称这是一场富家子弟与平民阶层的较量,是被害人首先肆无忌惮地袭击警察,使警察忍无可忍,才导致一场混战的发生,于是网友们又为警察铲除了这样一个“衙内”而拍手称快。这两股风吹来吹去,一时搞得人晕头转向。后又传哈市公安局公布打人录像,称被害人先动手的事实没有错,但后来六个警察殴打一个人,则问题的性质就不只是“防卫过当”了,而是故意伤害致死了。
但我的心里始终没有落下底儿来,生怕风向再变,不知哪一个是真相,还是静听下回分解好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殴斗事件并不少,当时双方都喝了酒,年纪又轻,情绪不够克制,终酿成悲剧。与过去发生的无数个悲剧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事件只是偶然发生的,但却随着当事人身份的不同,案件的性质就变来变去的。一听说当事人是警察,就被大炒特炒,唯恐天下不知中国的警察有多黑多恶似的,他们六个年轻人就成了全体警察的代表,事件很快就被提升到了一个政治的高度,被抨击的不再是他们六个,而是整个群体。
同样意味深长的是,一听说被打死的一方是高官的儿子,且不说这种关于家庭背景的传言是真是假,人们的思维就一下子从一种极致蹦到另一种极致上去啦,马上对警察加以同情。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官的儿子,那岂不与“纨绔子弟”是一个意思?
这种脸谱化的思维方式,就象在文革时期的老电影里,相貌丑陋的一律会沦为坏蛋,高大英俊的就只能成为英雄一样。于是在这种思潮的引领下,只要有一朵小小的浪花出现,就可以迅速地聚集成千层巨浪,不管你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漩涡里你是绝逃不掉的,除非上帝给你什么转机,让人们的目光盯上另一种更有创造力的想象。
生活里这样的情形也不鲜见,当官的在现实生活里还算风光,出现在作品里可就不那么幸运,成了腐败的代名词,好象中国的官儿几乎都是一个模样,整天什么也不做草包一堆,加班加点工作着的那些场景局外人是看不见的。一提到农民工,就成了贫困肮脏可怜的代名词,殊不知这个群体许多人智慧而、坚韧而又乐观,那种肯于吃苦又安于生活的心境正是许多人所缺失的。有钱有势的总是在人前风流,可一旦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舆论上就绝不占优,而多是被谴责的对象,一律是仗势欺人的形象,一提到宝马车撞人,就很少有人想到会因为对方违章,多半会是为富不仁的结果,如果你要骑着三轮车撞人,后果就不会那么惨啦。如果你是名人,那么无论谁侵犯了你,你也不能有任何脾气,否则就是被在娱乐头版头条曝光并大肆评论。
脸谱化的生活环境是不公平的,天生就被画成红脸的关公算是运气,画成白脸的曹操也算不得倒楣,要是被画成妖魔和小丑,许多时候你想说自己无辜也是莫口难辩,谁让你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群体里呢?即使你是那个群体里非常不同的一个,那你也要为你的群体曾经存在过的问题付出代价。到时候,你的行为性质会变成人们变成疯狂的想象,成为一种娱乐的工具被蹂躏过来蹂躏过去,最后你会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自己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