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十三钗》群英会

(2011-12-30 15:18:51)
标签:

张艺谋

电影

秦淮河

英雄

杂谈

    http://s2/bmiddle/50b6204ctb54a3a8ffdc1&690

    秦淮河上风姿卓越的女子原本是烟花柳巷的玩物,却在那战火纷飞的乱世成就了“英雄”情怀,也许不能说是“英雄”,只是一种救赎,洗去曾经的风尘、揉捏,挽救了一群少女学生的纯洁生命,没有“大情大义”的渲染,从战火中开始,在哭泣声结束,这就是《金陵十三钗》,这部让我至今还在脑海里闪过画面的电影大作,让张艺谋又有了一部大师级杰作。
   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悲情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岁末如连日的阴霾天气一样,让看过此部电影的观众心中隐隐的悲郁,痛到发泄不出来,哭到深陷于那个南京破落的教堂里拔不出来,这几年,很少有一部电影触动人的灵魂,牵动人的喜怒哀乐,并且留有一种长久的回味,这就是张艺谋电影的魅力,所有的演员都像是历史中的人物,给你讲故事,而不是在演戏。
    特定的历史环境,侵略的战争事件,无外乎用枪炮、军队演绎,烟炮飞舞,断壁残垣,一队中国军队在撤离的路上停住了脚步,用自己的生命呵护住一群柔弱天真的女学生,“李队长”的幸存为他的生命最后的爆发铺垫了英勇的结局,军人为战争而生,为杀敌而死,是那个时候对侵略者最有力的回敬。突破了硝烟弥漫,十四个浓妆艳抹、一步三扭的女子步入南京城外那个似乎未被战争侵袭的古老教堂,“玉墨”带着笑,从容而风情万种,不像是来躲避战乱,更像赴一场约会,只不过是一场她没有预料到的、近乎残酷的约会,她们从没有过人的坚强,也像那个时候南京城里所有百姓一样,恐惧这场战争,但是却无从逃避。“书娟”总是爱从教堂的彩色窗看这个阴沉的世界,从一排妓女的出现到她们将地窖“霸占”,女学生们因此险象环生,惨被“鬼子”侵犯,“书娟们”从惊吓到反抗再到无助地爬上教堂顶层准备“轻生”,谁也没想到她们的命运会紧紧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望到乔妆打扮的“女学生”,我想,“书娟”们同样是心痛却又是无奈的,这也是“大屠杀”悲剧中很普通的一类残忍。摄影出身的张艺谋惯有色彩的对比渲染了这两种身份的互换与交织,紧密联系却若即若离,貌似的不相干转化成“大义凛然”的救赎,一点都不唐突,很自然的赚取了观众的眼泪。
“神父”堪称是这两类女子的贯通牵连,游刃有余的表演如同神来之笔点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剧情有了更清晰的脉络,让沉闷的剧情增添了一丝灰色幽默,让观众一直阴郁的心情有了偶尔的缓解,另类的神父却是女学生一生尊敬的“Father”,也让我们重新记住了这个从中国战场上归来的“蝙蝠侠”。
   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最好的一部作品,我却把它看成秦淮河上的一曲评弹,在历史的长河中幽怨而深切的诉说,让残酷的战争远离,我只愿记得那些从容风情的艳丽笑脸和那些不知愁的天真童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