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三毛……

(2021-08-28 09:42:21)
标签:

三毛

分类: 与大师们通心

这两天,我在网络上接连看到一些关于三毛的文章、视频,以及她留下的录音,我还以为最近是三毛的什么纪念日到了。网上一查,并没有此说。然而这么一来,却重新唤起我的一些记忆以及对于她的兴趣。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毛在大陆流行,有其必然性。当时的国人掀起了一个思想解放运动,三毛的自由不羁的精神,流浪四方的潇洒,传奇般的爱情故事,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令许多人陶醉……

我当时也在《活出最佳状态》一书的第二十五章,用了整整一章来描写三毛,与三毛通心。在那个时候,无法接触到三毛的任何影像资料。感谢互联网,现在情况不同了,光是网上流传的那么多的录音就够听一阵了。她的声音很有特色:温柔、平和,带一点甜美,使人对她有更深和切实的感受,也感到亲切。

难得的是,三毛自尽前,还给一位比她小17岁的的男友打过两次电话,这个电话公开了。这位男友有一个三毛取的外号,叫“小熊”。——可惜当时他正在香港。他说,他当时听了电话录音之后说,感觉锥心刺骨。他遗憾地说,如果他当时在就好了,她就不会走了。我仔细地听了这两段录音。真是听不出什么征兆,打完电话之后就自尽了。不过,这样一来,反而引起我一种兴趣,进一步探索、理解她的自尽……

先转发、分享这些视频,我的新文章,随后再到。


一、关于三毛的评价

关于三毛,有众多名人的好评。例如:

 

作家贾平凹:“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梁羽生:“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作家司马中原:“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以上评价,尽管都是赞美,但各有一定真知灼见,各有多少灵感闪耀。但不知道发表于何时,都没有直接涉及到三毛的自尽。这样一位许多人喜爱,影响极大的公众人物,却没有善终,如果对此没有理解,未免说不过去。

 

二、三毛为什么自尽?

 

     演员林青霞:“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祥林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

她在这里谈到:1、“未能找到理想对象”。2、“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都是可以考虑的原因。

     李敖的看法却与大家迥然不同:【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他的话有某种思路和启发,去理解三毛的自尽。三毛有“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对自己“缺爱”和“求爱”的状态的执着。要理解这个“框框”,不追溯原生家庭不行。

三毛父亲叫陈嗣庆。他评价:“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母亲缪进兰:“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面对人生。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

但注意,这些都是在三毛去世之后,父亲、母亲发表的看法。但是残酷的事实是,这样的父母和家庭,并没有留住三毛。三毛离去后,甚至都没有给他们留下只言片语。她的原生家庭,有什么问题呢?如果三毛有一个似乎不错的原生家庭,真正懂她的双亲,她还会自尽?

纯真的人,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人,是孤独的人,完美是抑郁的根源。完美主义,难免有自己的虚伪,他们活在幻想中自欺欺人。

演员、作家胡茵梦:“有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做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

灵性上能够达到很高的阶段,并不等于基本的能量级别没有问题,她常常处于悲哀的能量状态里,无法走出来。

三毛的根本问题,是一直无法摆脱她特有的抑郁症。那么,她特有的抑郁又是什么呢?这个恐怕要向她的原生家庭追溯。

“且听风吟”说:“从黄帝内经和传统中医角度来看,三毛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情绪环境”中,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三毛家境衣食无忧,父母又是高知人群,理应幸福健康。然而三毛在学校遭受霸凌后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加之她敏感体质及性格,是形成抑郁病灶的诱因。三毛退学后在家自学,还追随名师,可见其家底之丰厚。但是她的父母一定有一方非常强势,对她的严苛要求和高期望似乎更多于关爱。从三毛和父母的书信往来就能看出,她和家人沟通有问题。也就是说她虽然读了很多书,游历世界各地,也学了哲学,但是最终并未和原生家庭和解,也没有和自己和解。其实,三毛的原生家庭和三毛本人对自己都是不认可的。“

三毛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毛茸茸的动物。她有一个玩具小熊,为了亲这个小熊,她长久不摸口红,已经把小熊吻得发白了。三毛是多 子女家庭。上面一个姐姐,她是老二,下面二个弟弟。这个小熊,按照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说法,是和母亲分离时,缺乏“过渡性客体”。我理解就是,她出生后,上有一个姐姐,下有弟弟,导致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童年没有得到的关爱,一般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三毛自尽前,给下面这位比她小17岁的的男友打过两次电话。这位男友被三毛取的外号,正是叫“小熊”。——可惜当时他正在香港。他说,他当时听了电话录音之后说,感觉锥心刺骨。如果他当时在就好了,她就不会走了。我仔细地挺了这两段录音。她的声音温柔、平和,带一点甜美。很难相信,这样的声音,听不出什么征兆,打完电话之后就自尽了。

   三毛自尽前,长期服用“百忧解”。自尽的前天,刚刚做了子宫肥厚的手术。医生告诉她,不是癌症。但她是不是因为做手术,而把抗抑郁药停掉了呢?

 

三毛


(未完待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