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师可以给自己的子女做咨询吗?

(2021-07-15 11:39:16)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心理咨询师可以给自己的子女做咨询吗?

      对此,否定的意见多,肯定的意见少。

     “通心辅导”对此则抱一个客观的不一而论的态度。能不能?要看具体情况。

     所谓“通心辅导”是指以中国心理学家许金声独创的“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一种心理服务。“通心辅导”在遵守国家法律、职业伦理和道德方面与当今的其他心理服务没有区别,但它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有诸多创新,不同于现有的其他的心理服务,包括现有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在学员通过实操和理论考试后,我们强调要尽量多实践,因为学习通心辅导的目的就是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我们要求大家在半个月之内,做一个真实问题的个案,并且写一份成长报告。

    1、以前学过不少,本来就一直在搞心理咨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以前所学,提升理论和技术。回去以后,继续做个案,一做个案发现效率提高了。例如,一位女士说,她回去用了之后非常顺手,比以前用的方法要快四倍。

     2、曾经拿了人社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并不会做心理咨询。学习通心辅导之后,开始正式做个案了,而且开始收费。

     3、以前只是寻求解决自己问题的来访者。在接受通心辅导之后,问题得到解决,能量增加,进一步学习通心辅导技能。考试通过后,回去第一次使用,就解决大问题。例如某女士,现在已经开始做交“阶段费”的个案。

     4、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只是出于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学习通心辅导。这部分学员大约要占30%。下面这位先生即是这种情况。他们在考试通过之后,往往是找自己的亲人、亲戚、朋友、闺蜜等来练习。——其效果也是非常复杂。这次,先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一次督导课的问答:

    Z先生问:在上次考试之后,按要求要做一个个案,写一份成长报告。我是在家里面,找女儿来做个案。我就跟女儿说,让她帮我做一些游戏。我主要练习的是通心辅导的流程,我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卡点,最后做换位体验的之后,我女儿回到了她自己的位置。我问她:对之前对方对她说的话是舒服还是不舒服?因为我跟她说的是游戏,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当真?但很多时候她都跟我讲:“不舒服”。她跟我讲了不舒服之后,我就卡住了,不知道怎么将这个个案进行下去?我想请教许老师,我一定要让她说“舒服了”之后才可以结束吗?她仍然说“不舒服”,我该怎么继续进行下去呢?这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许老师:你女儿多大岁数?

    Z先生:女儿上二年级,9岁。

     许老师:9岁,她成绩怎么样?

    许老师:她的“通心对象”是谁?

     Z先生:通心对象第一次是她妈妈,第二次是她的一个同学。

    许老师:是这样,我们做通心辅导,效果从短期的一次、两次来说,并不一定要求体现在要当事人感觉到舒服,距离变近。完全有可能有这样的情况,直到结束,她的距离也没有拉近,还有“不舒服”等感觉,但是她却清晰了自己。我们做通心辅导的实质,就是帮助当事人掌握通心的黄金三要件。因为当事人做个案,肯定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有问题,“通心”方面有问题,我们就教她学会通心。学会通心就是学会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一,清晰自己。二,换位体验。三,有效影响。你的情况是把亲人作为来访者。这不是不可以,但往往会受一些干扰因素。要特别注意。首先,你要保持中立。如果你来情绪了,就说明没有中立。其次,如果做的是子女与同学以及他人的矛盾问题,重点是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通心的选择,而不是直接告诉她。为什么说容易干扰?你给女儿做辅导,你与女儿既是亲子关系,又是咨询关系,这样双方都难免角色混淆,受一些干扰。例如,有的子女会撒娇,有的子女会抗拒等,你也不由自主摆出父亲的架势。这些你都要尽量避免,尽量定住。如果能够中立,就说明可以做下去。如果你在做的过程中,你产生情绪了,不耐烦了,这就正好暴露你的问题,说明你需要成长。具体再回到你这次做的辅导,对于一次的结果,不一定要求她舒服。你可以追问她:“尽管你还有不舒服,你对这位同学看法是否更加清楚了呢?是不是你更了解你们之间的关系了呢?你是不是知道怎么相处了呢?”——甚至有的通心辅导的结果是距离变远,也是大有可能。有的学员也是给子女做,也是处理与同学关系,就是这样的情况,但子女说有收获,因为把关系搞清楚了。——从理想的结果来说,椅子变近、距离变近、人变得舒服,这个一般要做多次才做得到。当然,也有一些做一次就做到了的,这些要看具体情况。

       Z先生:许老师,我清楚了。我再追问一个问题。您的意思我大概明白,是不是可以理解这样,虽然我女儿和她同学的关系有问题,她同学跟她说了一番话,她还是感到不舒服,但是应该还是有好处?她清楚了同学讲的这些确实带给她不舒服,她清晰了自己的状态,下次做个案的时候,教会她怎么去换位体验,怎么去把同学使她产生的负面情绪去除掉?

许老师:下次做就可以引导她去理解同学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她理解,一般情绪很快就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她在现实生活中去与同学通心,改善关系。如果发现与同学通心很困难,同学是很难改变的,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她,如果对你们的关系清晰了过后,能否适当地减少接触?只要立场清晰就好办了,就知道如何对待。当事人的立场清晰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就是一种通心,就是一种变化,并不是非要主动跟同学改善关系,这里有通心的成本问题。除非这个同学很特殊,对她来说意义重大。这些问题,你都可以问她:“这个同学对你重要不重要?有多大的重要性?”等等。这样启发她,这个时候,你就在继续行使父亲的功能了,你别小看这个,我们跟其他心理咨询流派不一样,我们学了通心辅导,是可以对亲人进行辅导的,一般心理咨询认为亲人之间做心理咨询是要回避的。是不能做的,但是我们不这样认为,要分具体情况。比如你与自己女儿关系良好,在辅导你女儿的时候,你就是在继续行使一个父亲的功能,什么功能呢?子女从家庭到学校之后,社会影响逐渐增大,交往等人逐渐增加,社会影响慢慢大于家庭影响,这个时候父亲最重要一个功能就是,要引导子女怎么样在社会上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教他们人际关系知识,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个时候把“通心”教给她,对她来说是受益无穷的。知道吗?我们鼓励学习之后,回去先找自己等小孩来练。这个就相当于给他们普及通心了,这个她在学校是学不到的,这个事情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这个长远来说对她影响会非常大,小小年纪就学会通心了,对她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孩子学习这些是很快的。一次我们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居然通过三天学习,初步掌握这门技术。尽管只是学会了流程。但她记住的流程给大人做辅导,居然也有一定效果。

      Z先生:好的,许老师。我继续努力,继续跟女儿做这样的游戏,引导她,也帮助自己提升。

      许老师:你刚才说到,你给女儿做通心辅导的时候,她还有一个通心对象,是她的妈妈。这个需要注意,这里关系更复杂了。因为这里涉及到了你的夫妻关系。一般情况下,作为咨询师,保持中立就更加困难了。当然,你可以通过给女儿做通心辅导,也给自己照镜子,了解自己一家人的情况。但做了之后,一定要寻求督导。不然,很难避免自己的偏见甚至失误。

 

2020年6月11日——13日举办的通心辅导实战技能工作坊。

2019年10月,许金声应邀在中国心理学会等四家国内顶级心理学机构举办的“首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上,举办大会唯一在会中举办的实战类型的工作坊:“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方法与技术工作坊”,受到热烈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