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值得探讨的一个有趣问题: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

(2019-07-21 09:37:12)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之一)

杂文家孙贵颂先生曾在微信上发了一篇游览马嵬坡的文章,还发了一通感概,说一般人想不通白居易为什么对这段乱伦的故事寄予如此深沉的感情。我看后也是愣了一下,也觉得心里疙疙瘩瘩。估计不少人也有同感吧!

不过,这样的情状,总是事出有因的。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首长诗,一是《琵琶行》,一个就是这首《长恨歌》。写东西,搞创作,没有感情的触动是写不好的,写自己自不必说,写别人、写景物,大约也是如此。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肯定没有《琵琶行》。

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白居易竟然是晚婚晚育的典型。三十七岁(公元809年)才结婚,而他一直念念不忘初恋情人湘灵姑娘,只不过因为门第观念,母亲百般阻挠而没能如愿(湘灵姑娘是个村姑)。

他的诗作《邻女》《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潜别离》、《花非花》、《夜雨》《感镜》、《凉夜有怀》等,均与此次恋爱经历有关。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旧村邻变换而湘灵已不知去向时,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在感情上历经磨难而最终没有结果的诗人,对于忠贞的爱情是多么看中。在这一点上,他对于玄宗皇帝和杨玉环的爱情,应该是十分理解的。而写他两个,又何尝不是写自己呢!

当然,自古君王多薄幸,对妃嫔如此,对大臣也是如此。身为臣子的白先生,恐怕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借机抒怀,一石两鸟,也未可知。可知道,中国古人是有自比美人,将君王比作丈夫的传统的。

于是,元和十六年(公元816年),有了《琵琶行》。

至于白先生是否知道扒灰的事情,那就无足轻重了。唐朝人好像不大关心这个事,而普天之下哪个不是皇帝的?还有娶了自己老子的妃嫔的呢。说要谁就要谁!说不定,老白正对玄宗皇帝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这股楞劲儿,佩服得不要不要的呢!

杂文家孙贵颂先生曾在微信上发了一篇游览马嵬坡的文章,还发了一通感概,说一般人想不通白居易为什么对这段乱伦的故事寄予如此深沉的感情。我看后也是愣了一下,也觉得心里疙疙瘩瘩。估计不少人也有同感吧!

不过,这样的情状,总是事出有因的。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首长诗,一是《琵琶行》,一个就是这首《长恨歌》。写东西,搞创作,没有感情的触动是写不好的,写自己自不必说,写别人、写景物,大约也是如此。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肯定没有《琵琶行》。

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白居易竟然是晚婚晚育的典型。三十七岁(公元809年)才结婚,而他一直念念不忘初恋情人湘灵姑娘,只不过因为门第观念,母亲百般阻挠而没能如愿(湘灵姑娘是个村姑)。

他的诗作《邻女》《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潜别离》、《花非花》、《夜雨》《感镜》、《凉夜有怀》等,均与此次恋爱经历有关。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旧村邻变换而湘灵已不知去向时,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由此,不难看出,这位在感情上历经磨难而最终没有结果的诗人,对于忠贞的爱情是多么看中。在这一点上,他对于玄宗皇帝和杨玉环的爱情,应该是十分理解的。而写他两个,又何尝不是写自己呢!

当然,自古君王多薄幸,对妃嫔如此,对大臣也是如此。身为臣子的白先生,恐怕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借机抒怀,一石两鸟,也未可知。可知道,中国古人是有自比美人,将君王比作丈夫的传统的。

于是,元和十六年(公元816年),有了《琵琶行》。

 

至于白先生是否知道扒灰的事情,那就无足轻重了。唐朝人好像不大关心这个事,而普天之下哪个不是皇帝的?还有娶了自己老子的妃嫔的呢。说要谁就要谁!说不定,老白正对玄宗皇帝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这股楞劲儿,佩服得不要不要的呢!

文 | 张国钟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之二)

想当年,我第一次看《长恨歌》的时候就很疑惑:唐明皇这个糟老头明明是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怎么说都不是光彩的事,《长恨歌》不仅不批判,反而牵强附会地讴歌什么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纯贞爱情,白居易这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怎么这么扭曲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没办法,只好把疑惑放在心里,姑且接受那些所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确有真正爱情的主流观点。 


昨天,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开始讲白居易,我有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完《百家讲坛》就睡午觉的习惯。通过昨天讲述的白居易的身世史料,我老人家触类旁通,略加琢磨,终于弄清楚了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这个千古之谜,终于明白了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不可告人的阴暗的心理动机。 


百家讲坛关于白居易的身世,讲了这么几点史料: 


第一,白居易曾经伪造家谱,给自己找了几个比较有名气的祖先,可惜当时就没什么人相信,白居易死后,李商隐给他写墓志铭时,就明确表示不相信白居易编的家谱。 


第二,事实上,白居易不是汉族人,他的祖先是龟兹国人。“白”是皇帝赐给居住在白山附近的龟兹国人的汉姓。白居易是少数民族。 


第三,白居易很聪明,小时候还不会说话就已经会认字了,16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白居易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白居易的父亲比母亲大26岁,中国人传统认为,“老夫少妻”生的孩子特别聪明,白居易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四,白居易的母亲,是白居易父亲的亲姐姐的亲女儿。也即:白居易的父亲娶的是自己的亲侄女。这不仅是如假包换的近亲结婚,还是赤裸裸的乱伦啊! 



不过,百家讲坛上的莫砺锋教授为尊者讳,没有使用“乱伦”这个词,而是说“弄乱了辈份”。这让白居易在他的外祖母去世后,写墓志铭的时候很头痛,因为从他的母亲这边讲,死的是外祖母;从父亲这边讲,死的是姑妈。 


莫砺锋教授是个厚道人,引经考据可以,创造性思维不足,读了那么多史料,但到此为止,没有再进一步思考、追问的智慧和勇气,只会重复前人的老一套说辞讲解《长恨歌》。 


我老人家却不同,听了莫砺锋教授介绍的史料,我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略加琢磨,触类旁通,将白居易的身世和他写《长恨歌》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思考,终于有了重大发现,揭开了放在心底长达20多年的谜团—— 


白居易这孩子虽然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但是,他是父母乱伦所生,这毫无疑问成了他的一大心病。于是他就开始编造家谱,找几个历史上的名人给自己长脸,但无奈效果不好,无人相信。白居易于是决定另辟蹊径,自己是写诗的高手,不如写首诗歌为自己的父母粉饰一下。但白居易深知这个一定要讲究技巧,否则弄巧成拙就会让自己更加丢人,难以翻身。怎么办呢?白居易打起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主意。白居易家是父亲娶了亲侄女,他们唐明皇李家是家公霸占了儿媳妇,半斤八两,臭味相投,有可比性。况且拿唐明皇做大旗(皇帝都这么做),别人谁还敢说什么?诗歌如果写的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那么也就间接地为自己父母的乱伦行为做了开脱;如果诗歌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也是写的唐明皇,不会把白家的家丑张扬的满世界都知道。所以呀,白居易的小算盘打得蛮精,《长恨歌》根本就不是讴歌什么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纯贞爱情,而是要赞美、粉饰白居易父母的婚姻,从而为白居易自己的出生、存在找个可以让人认可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得不佩服,白居易这孩子真聪明呀,隐藏得真深呀! 

来自: 胡子博(我心似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