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心理咨询师取消认证后的形势

标签:
心理咨询 |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
《回顾心理咨询师认证取消后的形势》
首先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2017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效果?
在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认证之后,我们的感觉不是如一些人那样困惑和彷徨。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实践,我们感觉这个“取消”是一件好事情而不是坏事。如果是有利有弊的话,它应该是利大于弊。取消认证,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淡化了人们对于“证书”的迷信,削弱了之前某些少少数人占据资源优势的情况,使心理咨询的从业者以及培训,程度不等地回到或者接近一个共同的起跑线,使整个心理咨询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一种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由于认证的取消,迫使大家思考一些问题:究竟是谁才适合做心理咨询?究竟是谁才是心理咨询的中坚力量?心理咨询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心理咨询业怎么才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2018年过去了,形势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甚至是有意强调的那样,心理咨询业会变得混乱,甚至大乱。如果说也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认证之前,早就是存在的,程度还不如以前严重。实际情况是,一些不是强调证书,又真心从事并且热爱心理服务业的人士,尤其是一些真正有实战能力的“实战派”人士,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至于又冒出来一些这样、那样的证书培训,被怀疑、批评为“见缝插针”,钻空子,也只是响应冷落,无关大局。——关键是这些培训,以前就多的是,并非是心理咨询师认证取消所导致。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片面的看法,这种看法重新强调要有权威的机构,统一的认证。这种声音强化的恰恰又是人们的证书意识,而不是职业胜任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心理服务业不断发展的多元性。我们并不否认要有认证, 而且要尽量有权威性。问题是,权威以书面来确定?谁是权威?是否只需要一种权威?在没有经过心理咨询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权威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形成的权威,也不可能只有一家独揽。
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在强调管理的时候,不要忽略创新。创新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基本国策。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服务业是朝阳产业,更需要创新。心理服务也的发展是在一个动态的发展之中,社会应该有相应的机制支持,鼓励有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和发展。据我片面的了解,我国几大学会,多年以来,似乎还没有开过一次以创新为主题的大会。解决中国如此大的国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鼓励有创新。社会在当前应该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在心理咨询方面有实力的机构和人士进行公平的竞争。
观察咨询师认证后的形势的发展,我们感觉,咨询师认证的取消,客观上起到了弱化证书的作用,强调实际的效果的作用。它严重的打击了国内流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片面的“证书崇拜”,使有志于心理健康事业的有识之士逐渐把注意力放到职业胜任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最近,国家又发文,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指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多元化方向。
在这种形势下,2019年,心理咨询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事业的人士,应该如何发展呢?
我们认为:提高您的职业胜任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增加了您自己的职业胜任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您在以后即将到来的心理咨询业的竞争中,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决定在2019年起,为了大力普及心理健康,做大量公益活动,普及实用于不同层次的心理咨询师的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新年伊始,我们就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在南宁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从1月2日到9号,在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南宁外国语学校,共搞了6场公益活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些代表心理咨询业界主流的专业人士、权威人士,他们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并且对通心的理论与方法有高度评价。例如广西心理卫生协会的领导和广西社会心理协会的领导,他们决定对现在的拿证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补课,进行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培训。这些都有利于全人心理学的发展。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其通透的涵盖面极大的理论,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在心理辅导上独树一帜,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最后拿效果说话:高效、治本、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