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16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心理论对成功学的借鉴

(2018-07-21 18:38:58)
标签:

成功学

心理学

分类: 博主简介、经历、联系

通心理论对成功学的借鉴

——我的心理学之路(十七)

许金声

 

心理学界有很多人看不起成功学,一提起成功学就嗤之以鼻:“打鸡血”、“搞传销”、“急功近利”等等。这些话,多多少少切中要害。我在2002年发表了专著《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书中对成功学在大陆的流行有诸多分析,尤其对陈安之成功学发表了详细的看法。时间又过了十多年,成功学在大陆的市场尽管依然在持续,陈安之也仍然在开课程,但气势已经有所衰落。在百度中输入“陈安之”三个字,可以看到大多数都是负面的信息。但是,当我在思考通心理论,对通心理论的产生追根溯源,同时也把通心理论与其他学科做横向联系的时候,我却发现,通心理论与成功学有密切的关系。成功学不仅是通心理论的来源之一,而且通心理论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成功学”!

 

一、成功学的冲击

 

1993年到1997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元气大伤。这五年,看病、吃药、求医,没有做什么事情,超过出得很少,与心理学界也脱离了联系。但我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于人生意义、生命奥秘的探索。

1998年,时来运转,我的疾病终于好转,身体逐渐恢复正常。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到成功学。多年来,在事业发展上的压抑、在感情生活上的孤独,汇聚成为一种力量,使我充满了对成功学的热情。我尽可能地搜索成功学的书籍阅读。从2000年到2001年,我共参加了三次陈安之的课程。尽管我并没有不少参加课程者的疯狂,我当时是以一种批判吸收的创造性态度去听课的,但他的课程仍然对我产生了这样一些强烈的冲击:

1、陈安之的演讲有鲜明的特色。他在演讲时是完全是以听众为中心,而且是以听众当时的情绪为中心。他善于充分利用群体心理学的互动的规律,完全从听众的状态出发,调动听众的情绪,调整会场的气氛。他往往是把听众的情绪、会场的气氛调整到最佳时再讲出一些精彩的论点,这样,至少在当时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2、他具有精湛的讲课艺术,特别善于发问,通过发问形成悬念,促使听众的积极思考,然后再引出讲授的内容。这样,能够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他讲课不是强调抽象的理论,而是擅长举例、讲故事。他的每次演讲都会列举不少生动的例子。他常常是以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开头,然后再讲出一些观念。

4、他善于现场激励,能够当场在短时间内把听众的企图心鼓动得很强、很强。

陈安之的演讲在内容上也有不少精彩之处,有许多论点讲得鲜明生动,让人难忘。例如:

陈安之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为什么会对我造成冲击呢?

1982年起,我一直是在搞理论研究。先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后来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这么多年来,走的是学者的道路。尽管自己强调应用,但擅长的仍然是看书、

写文章、写书。成功学以及陈安之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研究这么多的理论有什么用?这些理论和学问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到他人?

生活在中国这样的国度,接触到的文化和思想有限,从小我就喜欢马克思的这些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说明这个世界,问题却在于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接触成功学之后,我对“改变”和“彻底”二字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所谓“改变”,现在就仅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不是取决于你所讲的有多么正确,多么有道理,而是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打动当事人、对象,对他们造成实际的影响,使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变化。

所谓“彻底”,不仅仅是指在理论上能够说服人,——因为理论并不是影响人的唯一因素,人的行为的变化要取决于多种因素,所谓“彻底”是指你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能够使他在行为上发生实际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可以观察到的,或者他自己承认的。

这些新的理解,对于我后来发展和完善通心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通心的重要性”“通心公式”等是极为重要的。


二、通心黄金三要件的“有效影响”


  陈安之有一种对于行动力的强调。他常常犀利地追问学员:你是仅仅“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

   在研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各种各样的流派和方法时我发现,它们囿于自己的流派和方法,关于“有效影响”这一条是欠缺的,至少是不彻底的。例如,罗杰斯早在1957年就提出了心理治疗的“充分必要条件”,一共列出了七条。他过了几年又认为,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是三大要素,但他一直到了去世前,在《存在之路》中,一直没有明确地提出“有效影响”的思想。

 在实际的操作上,共情回应在一定情况下的确就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常常也有导致过分地跟着当事人走的风险。我提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通心的黄金三要件。而三要件里,有“有效影响”这一要件,即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通心”的法无定法的开放精神。

一位当事人,当他来找心理咨询师之时,他已经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内心的挣扎,他渴望能够尽快尽好地摆脱苦恼。作为心理咨询师,在清晰自己,而且通过换位体验之后,就应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影响当事人。至于他当时的状态如何?他自己说了一些什么?咨询师当然有必要去了解,去共情,但并不一定非得把共情当做主要更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影响对方的方式。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