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北京,是由于出租的房子到期了,准备再把它租出去。但因为是租房淡季,事情不顺利,被迫在北京再待一段时间。抓住空闲时间,临时办了一个工作坊。之后,每天都在写作,这段时间,在修改书稿《与先知通心》。幸运的是,家离奥体公园非常近,散步、锻炼方便。今天感觉状态不错。忽然有些灵感要记下来。于是,先写记下一些。
所谓“先知”,是指最先领悟宇宙、人生的问题,而且有清晰回答的人。他们的回答常常是那样充满了智慧,那样具有震撼力,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常人望尘莫及。我把佛陀、耶稣、孔子、老子、庄子等都称为“先知”。——这里,我先向一些虔诚的宗教徒表示歉意,我的说法可能会与他们有一点分歧。
越来越觉得,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理论出发,来对他们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种比较至少对我自己思考的问题很有好处。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独处;交往。两种缺一不可。决定生存质量的不是你在有多少独处或者有多少交往,而是你在独处的时候有多少充实,在交往时有多少通心。也就是说,你的生存质量,与独处和交往各占的比例没有直接关系。
人类几千年来,战争不断,一直生活在动乱、杀戮、弱肉强食之中。人类社会,显然离完美还差的很远。
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
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独处与交往?
开悟对实际生活意味着什么?
在自己开悟以后,如何面对他人的苦难?如何面对社会的不完善以及丑恶?
在这些角度来看,先知们似乎有较大差异。
例如,佛陀、庄子(也包括老子)有不少接近之处,他们可以看成是一种类型。佛陀是“大自在”,庄子、老子是“逍遥游”。他们的共同特点如下:
1、通心的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看,在独处与交往的比例上,他们更多地倾向于独处。当然,他们在独处时是充实的,交往时是通心的。
2、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有保留领域,例如政治领域。他们一般是不介入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之所以如此,不是由于他们对政治没有看法,不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素质,而是由于通心成本太大。由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异常严酷,百姓的基础素质差。他们如果从事政治活动,难免大量消耗精力的纠缠。
3、除了共有的、不愿涉及的领域外,还各有一些不愿意涉及的领域。
他们的区别:
1、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他更多地享受在人间的生活。不能够说庄子没有深刻思辨的能力,他不愿意把能量用在这方面。他在广义的通心中,包括与鱼儿、花草,甚至是骷髅。他在大自然中畅游,不亦乐乎。佛经里没有“乐哉鱼乎”的故事,不渲染鲲鹏展翅的奇幻,佛陀也没有表现庄周梦蝶的那种趣味。但佛陀在思考上没有禁区,他的大智慧指向一种彻底的成长。
2、佛陀要渡众生,收有大量弟子,而庄子没有宣称要渡人,尽管在实际上有所渡人。
相对于他们,耶稣、孔子是不同的类型,他们的共同特点如下:
1、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看,在独处与交往的比例上,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交往。当然,他们在独处时是充实的,交往时是通心的。
2、他们更多地是要改变这个社会和世界,因此更多地涉及了政治,这导致了一种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悲剧色彩的结局:耶稣涉及了政治,因此最后被钉上了十字架。孔子涉及了政治,因此最后成了“丧家犬”。
从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看,宗教家、先知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似乎不一定。
当今的一些有境界的大政治家、大企业家,他们实际上在基本生存状态上走的更远。他们在影响着社会结构。不改变社会结构,很难做到:
1、彻底地渡人。
2、大面积地渡人。
他们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在促进社会进步、人类进步的某些方面,超越了宗教家、先知。
他们进行挑战的是,如何能够更多地影响社会和政治,而自己又不必有“丧家犬”似的落魄以及钉十字架的流血牺牲。
古希腊柏拉图有哲学家成为国王的理想。——当然。他所谓的哲学家和现在搞哲学专业专家的含义不一样。现代的哲学家是社会科学专业分工后的产物。他所指的哲学家是学问、气质、威望、智慧、才能、修养等于一身的精英。
中国传统文化,则有“内圣外王”的理想。所谓内圣外王,是指内在具有圣人的境界、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后来却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主题。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三大纲领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
他们看起来是在践行这些理想。
他们比单纯的修行者有很多努力和行为。
他们更多地面对现实世界,这意味着他们要面对和处理更多的利益相争关系,甚至是敌对关系。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地活在纠缠之中。这是对避苦趋乐的人性的挑战。
有这样一些政治家、企业家吗?
我感觉,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政治家、企业家应该出现。今天的社会人类的素质毕竟提高了很多,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毕竟进步了很多。
其实,放眼一看,当下的许多政治家、企业家,应该多少向这个状态接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