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次关系,六层次通心》
“通心”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
通心是分层次的。通心之所以分层次,是由于有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适合采用不同层次的通心。
以下我们将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划分出以下不同层次的通心。
关于“通心”,可以从多种角度来下定义,包括从“行为”、“状态”这两个角度。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从“行为”的角度来定义。从行为角度看,所谓“通心”是指在任何关系和交往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行为。所谓“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指:
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
2、换位体验,即尽量从对方的角度,体验到对方的立场、情绪与状态。
3、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态度、方式来影响对方。
在这里,我们只列出六种关系,把通心分成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关系,是人与道、上帝的关系。关于这一关系,可能是具有争议性的。如果为了让更多人理解,最好先略去。但我暂且如此,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进一步深入研究。除了第一个层次外,其余五个层次,都是人际关系。现实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远不止于以下五种。我也暂且如此。以后有需要再做调整。
在划分出来的六个层次的关系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都适用,但在不同层次,通心者要根据通心对象做出一定的调整。
首先,在不同层次的通心中,“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
”这个要件的“立场”是各有不同的。
其它两个要件,具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通心的层次由什么决定呢?是由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以六个层次,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统一体。
《新约》中关于“最大诫命”的表达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连续统一体:
1、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
2、其次也相仿,要爱近人如己。
注意:在这里,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是“爱人如己”,但按照希伯来文、希腊文的原文,都应该译为“爱近人如己”或者“爱邻如己”。除中国基督教会印制的《圣经》的译法外,《圣经》的其它版本,包括中国天主教会的版本都是“爱近人如己”。我认为,“爱近人如己”体现了当时耶稣对人际关系更深的洞察,也更加支持了本文的一些论点。
在其他文化中,有没有类似“最大诫命”的思想?我认为有。包括佛教、道教和儒学。关于这个问题,在拙著《与先知通心》中有涉猎。这里不论述。
一、一级通心——与“道”的通心
所谓一级通心,是指人与道、上帝的通心,尽管这是属于“广义的通心”(通心分为狭义和广义,另外有专门论述)。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我是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最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因素,我们与道、上帝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建立了与道、上帝的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这样的通心。
我现在暂且把“一级通心”定为与道、上帝的通心。如果以后我的看法发生改变,即使取消这一级别的通心,也会不影响我对以下通心级别的划分,影响以下级别的顺序。
之所以把人与道、上帝的通心,称为一级通心,是因为人的终极关怀至关重要。没有与道、上帝的通心,我们就不会有一个深刻的自我认同、自我定位,没有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开放。在NLP的理解层次中,最高的一层是“Spirit”(精神\灵性),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与道、上帝通心?
“最大诫命”说: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上帝。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要做到有活在道中,或者活在上帝之中的感觉。这要求我们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中,每一个要件都要尽可能做到最好。在与道、上帝的通心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体如何做到清晰自己、换位体验、有效影响,我有专文讨论。详见拙著《与先知通心》。
每一个层次通心的结果,达到的状态是有差异的。在一级通心层次,最好的状态是大彻大悟、与上帝同在、天人合一等等。
二、二级通心——和谐关系的通心
二级通心是指和谐关系的通心。
和谐关系是指比较理想的亲密关系、服务关系、合作关系、慈悲关系等。在这样的关系中,其交往行为相对容易产生通心的行为,达成互利、双赢,甚至多赢。
更具体,“和谐关系”包括:
1、亲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伴侣关系、亲密朋友、亲密工作关系、战友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是共同生活时间有可能是最长的关系,可以称为“第一亲密关系”。
2、合作关系。常常是由于有团队而形成的关系。即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去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需要大家协同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其结果应该是大家悦纳的。例如,在奥运会上,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关系。
例如,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体现出来的关系。女排的教练、队员,她们在场上场下,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3、服务关系。即直接对他人进行某种服务的关系,它是为了直接满足被服务者的某种需要,自己也获得相应报酬。服务者的这种对他人进行的服务,具有帮助性的效果,同时也是他自己所追求的。尤其是对于契约清楚的服务关系。
例如,某心理服务工作者,对当事人进行服务,对当事人产生了帮助,排开收取服务报酬等其它因素不议,双方都感到满意。如果因为收取服务报酬等问题发生分歧,有任何一方或者双方都不满意,那是心理服务行为本身之外的问题。
4、慈悲关系。即至少有一方具有高境界,与他人建立的,在不需要任何报酬、回报,对他人有益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关系。
例如,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人士的行为,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公益行为,体现出来的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如何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理论上,人应该像爱道、上帝一样爱对方,实际上难以做到。例如,在“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我们几乎应该完全爱自己一样爱对方,尤其是两性亲密关系,达到“合二为一”,互相又是一个个体。
在这个层次,达到的最好的通心结果可以借用“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等来表述。
三、三级通心——弱互利关系的通心
这一层次的通心,是指“弱互利关系”的通心。如果说上一层次的关系也是互利关系,那么应该称为“强互利关系”。这一层次的“弱互利关系”,是指一些远亲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一般的朋友关系。如果这些关系中,双方有过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行为,但关系还并不是很亲密、亲近,涉及的利益还不少很大,就可以称为“弱互利关系”。“弱互利关系”之所以“弱”,是因为缺乏像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一样的契约、血缘等的约束和激励。它容易转化为上一层次或者下一层次的关系。在这一层次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适用的。
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QQ群、微信群,在这些群里,大家一般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这与大街上一般的路人有一点区别,至少对于建群者,至少应该是“弱互利关系”,最好是有更好的服务心态,这样人气才会旺盛。对于加入者,则最好至少有“互利”心态,不要只想去索取。
四、四级通心——一般关系的通心
这一级的通心,是由一般关系决定的。活在社会中,我们常常有大量的关系属于一般关系,它们没有明显的、比较大的利益冲突,也没有竞争需要,例如,一般的邻居、熟人、同事。人们常常把“与人为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人抬人,无价宝”等看成是这种关系的处世之道。
在这个层次的关系,常常也需要通心的。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仍然适用。这一层次的通心结果是和平共处,相处和睦、友好。
这个层次的关系也可以向上向下的方向转化。
西方有格言:好邻居不如好篱笆。这里的篱笆、墙,指的是人际关系界限。人际关系界限的清晰,正是通心的结果。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思想,“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说的也是人际关系的界限问题。
五、五级通心——利益相争关系的通心
这一级的通心,是由利益冲突关系决定的。
越过了一般关系,从这个层次开始,进入非和谐关系。
非和谐关系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优势、控制,获得自身的利益,获得竞争的胜利等,它不是为了双赢、多赢,而是单赢。例如,竞争关系、利益冲突关系、对抗关系、敌对关系等。敌对关系是非和谐关系中最严重的一种,我们把敌对关系划入下面一个层次。
也就是说,非和谐交往至少包括以下行为:
1、竞争行为;
2、利益相争行为;
3、对抗行为;
4、敌对行为(在国际关系中有可能爆发战争);
……
在竞争性的、利益冲突性的、利益相争性的、对抗性的关系中,“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仍然适用。
这个层次通心的好结果当然是你赢啦。
在这一层次中,如果有人不遵守竞争、利益相争的规则,这种关系很容易下滑为恶意的对抗,甚至敌对关系。在这个时候,人们常说的话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六、六级通心——敌对关系的通心
六级通心就是在敌对关系中的通心。
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仍然适用,但第三个要件,即:“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态度、方式来影响对方。”在一些情况下不发生变化,一些情况下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哪些情况下不发生变化,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准备另文详细探讨。这里先简单说一下。
敌对关系的通心是为了战胜对方,甚至消灭对方,“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不变的。例如,在某些战争中,有可能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某些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要件不需要发生变化,在这些情况下,都需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 在某些情况下,则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说,具体如何做到“有效影响”有一定变化,变为“以对方难以对抗,甚至无法对抗的方式来战胜、消灭对方。”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置对方于死地”等。通心的好结果:胜利。例如抗日战争。
七、关系的转化和通心策略的改变
关系是可以不断发生变化的。关系常常在好转或者恶化。以上六种关系的任何一种关系,都可以与其它五种关系相互转化。例如,原来和睦的夫妻发生冲突,最后演变为离婚。这是从亲密关系变为一般关系,乃至利益相争关系。
在战争中,对方的俘虏加入自己军队,有可能由敌对关系转变为一般关系甚至合作关系。
川普和希拉里,在竞选时是利益相争关系,甚至带有点火药味,几近敌对关系。选举结束,希拉里主动改善关系,向川普表示祝贺。川普也回了话,听起来是另外一种感觉了(当然,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更重要的通心对象是民众)。至少从当时来看,他们从利益相争的竞争关系暂时变成了一般关系。
关系转化有一个方向。除了人与道、上帝的关系外,其他都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二级到六级,人们愿意“爱人如己”的态度逐步递减。耶稣说“爱近人如己”,是非常合理的,洞察了人际关系的层次性。通过努力,人们的“近人”可以越来越多。
一级、二级关系是人类的理想关系。但它们与其它更低关系的共存,似乎还有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关系越是向上转化,越是困难。越级转化,例如,从六级的敌对关系转到二级的和谐关系,也不是没有可能,正如俗话所说“不打不相识”。原来是敌人,可以变成友人甚至亲人。
分不清当下是什么关系,会给人带来很大麻烦。
分不清的原因,常常是由于背后有自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
全人心理学的重要理念和信念: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通心成本过大,来不及让关系向上转化的“朋友”。
马斯洛在探索什么是“超越性”时列出了超越的35种含义。其中之一包括:“超越‘我们-他们’的两极对立(polarity)。超越在人与人之间超越零与全的(zero-sum)全赢与全输的赌博。这意味着人际关系上升到协同作用的水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同,社会制度的或文化的协同)。”(马斯洛《人性能够达到的境界》,第264页,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英文版272页。这里的译文是在林方译文的基础上,对照英文原文略有修改。)
每一种更低的人类关系的向上转化,都体现了人们的超越性。
在国际关系中,由于利益冲突巨大,往往难以转化。但也有成功的例子。
例如,印度独立就体现了这样的转化。
通心的普及,可以促进这种转化的实现。
八、人类痛苦的根源之一
人类的一切痛苦、纠缠,都源于人们对人际关系(也包括与物的关系,但这里暂且不论)的错误的认识和态度,用通心理论来说,这叫界限不清楚,关系混淆。最简单例子,最极端的例子,是认敌为友,或认友为敌,在我所做的心理个案中,某某某以前曾经把老婆看成是自己的敌人,要夺他的财产、房子,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要做亲子鉴定,这是严重看错了关系。有点“被迫害妄想”。
与此形成对照,有“钟情妄想”。这方面我也处理过一些案例,例如,一位女性,她认识一位男性,明明这个男的对她没有一点意思,她却认为这个男的喜欢他,不断地给他发信。这个男的解释也没有用,她认为是男的是故意在考验她。这男的苦不堪言。没有办法,这个男的最后找到她的领导才解决问题。
在现实中,大量的是这一类情况:男女谈恋爱,经常分不清楚。某女遇到一个男的,他很帅,也善于表达,她很喜欢他,那个男的不过是经济上有需要,主要是把她当作利用对象而已。男的不断地向她借钱。她居然为此付出了200万元的代价!
这些事情的根源都在于人们内在的心结没有解决,看不清关系,所以活在世界上第一步要区分关系。
要分清楚关系就要学会通心。
人类的关系是极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大千世界,人们的心理状态、动机、欲望、需要满足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不保持清醒的状态,就容易在生活中迷失方向,并且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人对你不诚实,他对有所求,想利用你,而他要隐瞒这一点,用一个钩子在引你上钩。实际上你们的关系最多只是一般关系,甚至是利益相争关系或潜在的敌对关系。
不少谈恋爱的人,对于真相缺少洞察力,一旦发现真相,就会崩溃,因为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都被欲望遮住了眼睛。所以人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洞悉对方的实质情况很重要。
(待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