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正在黄山旅游。读李白的这首诗,感受颇深,下面作一些分享。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这两句应该不是自问自答,而是来源于李白的实际生活。或许以前曾经有人如此发问,而李白如此作答,或许就是刚刚发生的实际情况。李白一生喜欢游山,对于大山很有感情。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山中答俗人》。这里的“俗人”泛指庸庸碌碌,不能够欣赏大自然之辈。所谓“碧山”,有各种各样说法,因为我国名为“碧山”的地方不少,包括黄山、芜湖小格里等,也可能是泛指一切青翠碧绿的山。但这两句的重点和意味不在这里,而在于这一问一答。俗人问李白,为什么要住在碧山,可以是由于关心,也可以是出于好奇,也可以是由于疑惑,而李白却“笑而不答心自闲”。这一句把李白的神态、心境表达得活灵活现。李白居住碧山,心灵渐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那种审美的愉悦,那种沉思悠长的宁静,要说岂能说清楚,何况对于一般的俗人。所以,李白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笑而不答”,又能够做什么呢?但尽管“不答”,却没有怕得罪人,以及由于没有迎合而感到内疚。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两句,描写了美丽的山景,也写出了之所以不答的的原因。这里的“窅”(yao)字,是指幽静、悠远的意思。桃花随流水,把诗人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天然而充满了美感,远离尘嚣,远离了人世纷争,过这样的日子,就是人间天堂了。
这里的起始动机,也许含有愤世嫉俗,但诗人如果没有感受到道家那种与大自然通心的境界,恐怕是写不出“心自闲”“别有天地”这样的话的。用全人心理学的话来说,李白在大自然中,是的的确确地进入了“存在性独处”的境界。这种境界,如果仅仅是由于想摆脱人际关系的纠缠,没有与大自然通心的能力,是无法进入的……

(黄山凤凰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