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578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是“丧家犬”新解

(2016-04-15 18:35:05)
标签:

孔子

丧家犬

分类: 与大师们通心
     孔子是“丧家犬”新解
——游兰考“请见夫子处”

    人是一条狗,
    狗应有个家。
    小狗见夫子,
    旺旺哇哇哇。

      后记:孔子“丧家犬”新解

    据《论语·八佾》记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辗转列国,到了卫国的仪邑(即今天的河南兰考县),有一个掌管封疆的官员来求见孔子,说:“我向来有尊敬贤者之心,凡是贤人来到我管辖的地方,我一定要求见,贤人们也从来不曾拒绝我。今天有幸夫子来到此处,不会不容我拜见一下吧?”孔子的弟子们先是感到犹豫,因为他们正是落魄之时。但见他如此恳切,就引荐了孔子。该官员拜见孔子之后,出门就对孔子的弟子说:“你们这些弟子何必忧愁呢?天下无道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看天降大任于夫子,他就像敲响的木铎一样,警示大家求道。”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并不被世人接受,他奔走呼号,却难见成效。而仪封先贤却发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呐喊,实在是富有远见。后代的大诗人李白、陈子昂、李梦阳等都曾在诗中表达对仪封人远见卓识的欣赏。在兰考的朋友,创新中心孔校长的带领下,我于今年3月22日参拜了“封人请见夫子处”,颇有触动,得诗一首
    孔子自称是“丧家狗”,一直引起争议,批评儒家者,常常以此说事。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白话文翻译: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人们读到这里,常常会感到不理解,为什么孔子听人家把自己比喻成“丧家狗”,却不以为耻,反而欣然接受呢?
        这正是圣人的高境界的自嘲。
        其实,还可以理解为他自己表扬自己。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闻道”,就是找到自己的家,至少是家的方向。严格来说,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不管哪个求道者,谁敢说自己已完全住在家里?在某种意义上,大家最多只是看到了家的方向而已,是在回家的路上。孔子认可自己是“丧家狗”,实在是天才、圣人的感觉。
       孔子一生飘零,未必就是活得不好。圣人的生命,已经超越芸芸众生的得失。耶稣被钉十字架,似乎更是凄惨,但十字架的精神,却永放光芒。
       我研究心理学,苦心经营几十年,最后提出一个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敝帚自珍,自以为是,想要普及,从2003年起,13年走遍大半个中国,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工作坊”、沙龙、讲座,但效果甚微,见孔子当年之颠沛流离,于我心有戚戚焉”!
孔子是“丧家犬”新解
与兰考创新中学孔校长

孔子是“丧家犬”新解
这里修建了“请见书院”,可见政府对弘扬孔子之重视。希望今后有机缘到这里开会、举办工作坊,甚至论坛。

孔子是“丧家犬”新解
兰考亦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如何整合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应是一大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