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生脚本”,一般是指儿童时期,尤其是在七岁之前,我们的一次记忆深刻、意义重大的经历和体验。它与我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我们以后的人生,似乎就是在围绕它演绎、变化、展开、发展。
我的人生脚本就是“望星空”。
成都。五岁。夏夜。与父亲在一起。那时刚刚进了幼儿园,学习了几首歌曲。我用纯净的童音快乐地歌唱,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嗓音很好,唱得很好听,声音在夜晚纯净而悦耳。唱完了,躺到父亲的膝上休息,惬意而放松。我自然地抬头仰望夜空。望着那满天的繁星、浩瀚的天空。忽然,我的心中升起一种奇妙而不可思议的感觉:天的边界呢?天的边界在什么地方?我的想象任意地扩展,却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我所见到的一切都有边界,天的边界呢?我的想象冲破我的视线,在夜空中神游,但怎么也想象不出天的边界。刹那间,又是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的心中弥漫、绵延……如果天没有边界?怎么会没有边界呢?没有边界的天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无限”!关于“无限”的体验,这体验是那么美妙,那么令人神往!我记得,我当时对父亲提出了疑问,但已经记不清父亲有没有回答,当然更谈不上是怎样回答的,或许就只是微笑,摸一摸我的头。我只感觉到父亲的慈祥,他对我的呵护、喜爱,我有一种彻底放松的安全感。——当时还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其实我也没有期望他有什么回答,我提出上面的问题,关于无限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这就是我的“人生脚本”。关于这个“人生脚本”对于我的一般意义,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它呈现了我们的人生基调就是探索“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这样一些根本的问题。我是生命和宇宙的探索者、体验者、欣赏者。
2、这是我幼年时期的终极关怀。从我之后的人生来看,我的生命都是在围绕这一脚本演绎。——这也许还算不上什么心理学活动,但却实在与我后来的心理学活动关系密切。
3、我不记得爸爸是否回答我的问题,——至少他是用身体语言在回答我,我感觉到自己被接纳、关爱、保护,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由。这似乎就足够了。从小,似乎就没有什么人能够回答我的什么问题,我必须自己亲自来探索,我自己也乐在其中。或者说,提问、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4、关于小时候唱歌的那种感觉,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我知道现在,也非常热爱音乐,为什么我没有成为歌唱家或者音乐家呢?这是各种机遇和条件的限制造成的。我最终成为了一个探索者、思考者,而心理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5、这是最早的关于人与人“通心”的启示: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接纳、欣赏父亲对于我的通心;我在做一件让父亲开心的事情,唱歌给他听。
人生脚本是我们长大后经过回忆而发现的。它的意义并不固定的,可以经过我们的心灵的成长发生一定转化。我们有看人从小看大的说法。民间有宝宝一周岁抓阄的风俗,不知道有没有根据?但关于人生脚本的说法,我觉得有相当的道理。如果有一个幼年的经历,在长大成人之后还记忆犹新,已经证明了这一经历对于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