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诗意

(2014-11-21 15:38:42)
标签:

情感

心理学

成长

分类: 与大自然通心

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诗意?——学习与大自然通心》


一个人在大自然中独处,能够超越无动于衷,进入充实性、而非匮乏性的状态,意味着一种心灵的成长。

大多数人都缺爱。缺爱,就无休无止地想在人际关系中补回来。缺爱,常常又导致在独处时异常寂寞,甚至身处优美、神奇的大自然也无什么获得感。于是,在人际交往中有太多的纠缠、难受。在独处时,又匮乏、孤独,同样不好过。改变这种生存状态有一个办法就是进入大自然中,去学会与大自然通心。对于一些人,这至少比学会与人通心相对容易一些。


2003年,非典时期,单位放假,我趁机去湖南旅游,在长沙岳麓山下租了一间民房,住了一个月。房的后面就是山。我在这里看书,锻炼身体。每天早上一醒来就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十分亲切。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强烈地感觉到,我与大自然已经是何等疏远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走进山里,去静静地感受。在这里,我写了数十首诗歌,下面是其中两首:

 

《山中的音乐》

 

小溪永远是那样快乐而又执着,
不知疲倦地弹奏着竖琴伴奏,
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落,
这些高傲、羞涩的歌手似乎很难合作。

不管歌手们是片刻的停顿,
还是较长时间的沉默,
绵延的琶音都一直没有中断,
小溪耐心地把最美的和声求索。



    诗意是如何产生的呢?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平时焦虑,甚至狂野的心平静下来。——一旦如此,处处发现诗意,包括面对小小的蚂蚁…… 



《在岳麓山看见一队蚂蚁》

 

在上山的路上,

有一群蚂蚁在行进。

它们匆匆地穿过山道,

排着整齐的一字形。

 

它们隔着同样的距离,

速度也同样均匀。

只有最后那只看来慢了半拍,

它的笨拙破坏了队形整齐划一。

 

忽然间我感觉到了蚂蚁的灵性,

忽然间我觉得它们也有强大的生命力。

忽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蚂蚁,

集体活动时常常如此不合时宜。

 

与岳麓山相比,蚂蚁很小,

什么是蚂蚁存在的意义?


 体会大自然,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去发现平时得不到的、没有过的感觉。在大自然中,一旦进入静心状态,感官可以变得十分敏锐、鲜活。感受大自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角度。2005深秋,我在北京阳台山风景区举办了“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工作坊结束后,我一人走到山里,远离人迹的地方,静下来,慢慢体会……


三匹落叶

 

一匹已经干枯的黄叶A离开了树枝,

轻轻地、轻轻地从空中飘下,

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终于落到地下, 

发出细微但却又清晰的一声“喀嚓”。

山谷是那样的安静,连一丝微风也没有

听得出那是黄叶与地面的落叶的摩擦。

这是黄叶A的最后的一声音响,

只有灵敏的耳朵才能接觉察。

 

空气依然清新,但天色灰暗,

脸上感到有轻轻雨滴的拍打。

时光流逝,又过了一会,

雨滴声开始稀稀拉拉,

天空中没有太多的乌云,

这雨注定不会太大。

空气清新,天空明亮,

一匹黄叶B此时从空中悠然飘落,

我屏住呼吸,捕捉它触地的一刹那,

它落在地上了,却感受不到它的叹息,

啊,是雨滴声盖住了那低微的“哎呀”!

 

一匹枯叶C在空中摇曳,

微风中似乎急切地想要坠落,

它的颜色已经由黄变得灰黑,

可是它怎么也无法挣脱。

难道是树枝在苦苦挽留?

或者是它还有什么话要说?

 

走近它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根蛛丝与它相连。

我对它轻轻地吹了口气,

它终于迅速摆脱了纠缠。

 

这个冬天,我要去海南环岛游,好好与大海通一下心。在山中已经写了不少了诗歌了,但大海还很少。


补记:后来去了,诗意大爆发…… 

这里仅仅分享一首:


 《为什么如此钟爱夕阳?
 
为什么如此钟爱夕阳?
究竟为什么总是使我久久彷徨?
夕阳是太阳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夕阳是太阳一天中与人类最亲近的时光。
“辉煌”和“亲近”二者似乎难以得兼,
地球上有何人最早把它们整合、发扬?
 
夕阳的沉没过程非常匆忙,
给人的震撼却引入陶醉于天老地荒。
——这一伙山顶洞人的洞口恰好对准夕阳,
站在洞口的那位是否产生过用你来点燃柴火的幻象?
这一位尼安德特人在迁徙的路途中离群停下了脚步,(注1)
黄昏时是由于疲倦,还是被美感袭击几乎发狂?
 
我今特意在海南的西海岸住下,
纵情漫无边际的思绪,陶醉宇宙的苍茫……
 
2020-1-7于海南东方市。

(1):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1856年,其遗迹首先在德国尼安德河谷被发现。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研究发现,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2017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题为《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论文称,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尼安德特人和解剖学上的现代人最初都被认为是在30万到20万年前从直立人进化而来的。直立人大约在180万年前出现,并且长期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各个亚种中。有考古发现称尼安德特人有埋葬死者的习俗,但这些墓葬是否具有任何象征意义受到严重质疑。还有科研人员说,6.5万多年前,一个尼安德特人用红赭石,在一处洞穴的墙壁上划出了一根根线条,由此成为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艺术家。这一发现推翻了一个曾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即现代人类是唯一会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自我表达的物种。科研人员还说,在相隔几百公里的洞穴中,尼安德特人在洞壁上涂抹、画画和绘色,创造出一幅幅艺术作品,而现代人类在几万年之后,才来到这里。


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诗意



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诗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