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纠缠”的意义

(2014-11-12 12:51:56)
标签:

工作坊

健康

成长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全人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详见拙著:《通心》、《第三次革命:通心》)这个理论对于认清我们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质量,具有简明、扼要的作用。看看下表,人的生存质量,体现为在独处时,有尽量多的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有尽量多的通心性交往。但是,在社会中生活,也避免不了在独处和交往中有维持性的状态,以及在独处时的匮乏、交往时的纠缠。

“纠缠”的意义

         
 上面这图表是我用来说明自己提出的“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的。它很值得推敲的。图中可以看到,从纠缠性的交往也可以变为充实性的独处和通心性的交往。   
          “通心”的意义无可非议,“纠缠”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纠缠。但对于全人心理学来说,由于提出了成长意识和成长公式的思想,对纠缠有特殊的视角。
           全人心理学认为,凡是人,都不可能做到,
在独处时完全都是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完全都是通心性交往发展得再完美的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纠缠。但从成长意识来看,尽管纠缠使人感到烦恼,它消耗甚至浪费我们的能量。但是,纠缠同时也可以是成长的契机。禅宗说得好:烦恼即菩提。
       但是,纠缠不可能自动带来成长,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解决纠缠背后自身的问题。
       全人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外部的,人际关系的纠缠,都意味着自己内部有一个纠结。
        这个纠结是就我们能量被束缚、被锁住的地方,它需要得到解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的确不容易,不过,这正是心理学存在的价值。
       如果人们都自然地能够自己解决,就没有应用心理学以及心理服务存在的价值了。对于这一点,还普遍认识不够。
      纠结的解决是有成本的。在有心理消费之后,这个成本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它同时还包括时间、精力的消耗。
         常常有一些拒绝花钱去求助的人,他们往往只看到要花钱,看不到不花钱也会有时间、精力的消耗。他们一根筋地想自己解决,自己看书、找朋友聊,甚至包括幻想在QQ得到一两句话,收到启发就解决。等等。请问:舍不得花钱,那么这些时间、精力又值多少钱呢?
        他们为此耗费大量精力、时间,自己并没有什么变化。殊不知,到心灵成长类型的工作坊,一做个案,就马上突破了。
     而借助心理学来解决问题,一般也要看是找
什么人,采用什么心理学。
      今年4月在成都,一位搞精神分析的咨询师,他已经搞了多年咨询,在当地也算出色了。但有一个来访者,使他有一些头疼。来学了我的方法后,回去在这个来访者身上用,第二天就惊喜地打电话告诉我:“突破了!”
      但是他紧接着,却提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那以后怎么赚钱呢?你这样一次就解决了。”
       听他这话,记得我当时一愣,随即明白其意思:他为这位来访者做分析,已经100多次,对方已经交了2万多!那怎么收费呢?
       我说:“把你的费用提高就行了嘛!”
       当然,他说采用全人心理学方法后“突破了”。并没有说他以前没有一定突破。如果一点没有,大概当事人也不会来找他。根据说话的上下文,他大概是指某个关键的突破。
         今天还想说的一个问题是:人在成长中,对纠缠的认识和态度是会不断变化的。到一定程度,他甚至会有意去寻求“纠缠”。
      佛陀渡人就是。一开始也是有纠缠的,甚至出现“城东老太”这种麻烦情况。所以也就有了“不度无缘之人”的说法。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纠缠已经不能够看成是纠缠,只能够看成是活在当下。也就是说,预计中的纠缠,以平和态度接纳纠缠。活在当下也可以说是广义的通心。

(说到这里,南京一位网友说:“有点遗憾啊,我从月底开始接了一个全部业余时间办的班,要到春节前才能结束。”)

      ——我知道这位网友以前上过我的工作坊,尝到过一点甜头。马上又回答:一般的咨询师都有这个问题。他们参加工作坊,看了全人心理学的个案,兴奋得很。有的已经拿了咨询师证七、八年还没有开展工作的学员,甚至说看到了自己搞心理咨询的希望。但以一具体到要花时间到外面学,马上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放不下。但每次办一次班,总有一、两个是想得开的,愿意走出去。人挪活,树挪死!这些人在成长速度上,肯定会大不同于一般人。
      中国人另外一个很普遍的心理就是穷人心理:越穷,就越不想花钱。越不想花钱,就越穷。这种心理,与我以前说过的一种心理,是一个症候群,这就是,三个日本兵曾经轻而易举枪毙二千名中国士兵俘虏,那些俘虏的心理,即内部纠结状态、人格萎缩状态。
    所以说,中国人的普遍人格必须发生转化,转化的大趋势就是从自我萎缩型走向追求自我价值的自尊型。我在20多年前就发表了这一观点。

注:此文是我在全人心理学QQ群和网友交流的记录。

参阅:《社会普遍人格发展理论 ——全人心理学重大理论之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41b80100mu37.htm

“纠缠”的意义

“纠缠”的意义“纠缠”的意义“纠缠”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