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灵格:我不是治疗师,是哲学家

(2014-08-06 08:05:17)
标签:

海灵格

灵魂

分类: 与大师们通心
海灵格:我不是治疗师,是哲学家
 ——读  《海灵格自传》
      1、在无锡舍得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工作坊,看到一本书《海灵格自传》,心中一亮,这不是我所期待的一本书吗?以前他对自己的年轻时的经历,总是避而不谈,但这次谈了很多。看这些经历,可以更深地理解他。该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他对希特勒的看法,一方面,他把希特勒看做一个人,一方面,他又从整个社会来理解他。因而,他对希特勒没有怨恨。
       2、读  《海灵格自传》,犹如和他促膝谈心。很久没有这样看一本书了,每一小段都不愿放过。太多共鸣,启示不断。上午,读到他10岁主动要求离家,去外地一个寄宿学校,这对他以后的精神发展很重要,他的父母居然也支持他。他在成年后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心力承受误解、压力,走自己的路?首先与父母的开明不无关系。  
      3、你是把学习心理学看成是学习知识,还是看成是求道?是把心理咨询师看成是一门职业,还是看成是生命意义的探索者?前者最多能够成为匠人,后者终将获得解放、超越,并且有利于他人解放、超越。耶稣说,天堂之门是窄门。——它走的人少,有心者难免孤独。《海灵格自传》转达的信息之一就是:你不孤独!
      4、海灵格原来是神父。他开始大力学习心理学时候,都已经50岁了。但他仍然把学习心理学的过程,看成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他接受过多种流派的心理治疗,包括脚本分析、完形治疗、原始治疗等。但是,他却说:“我不使用取得证书,或者是加入某个协会的方式来壮大自己,我对这类途径一向不感兴趣。”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大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5、有人批评海灵格在治疗中严厉、冷酷。他回答:“不只是鼓励能促进成长,逆境打击同样也能。那些为顾全自己完美形象,希望大家都认为他和蔼可亲的人,实际上最冷酷。很多案主认为我严厉冷酷,但过了两年,一些人却来信向我表达感谢。”——大多数心理学都教导心理师要和蔼可亲,但海灵格没有这个框框。
       6、如果你在什么事情中受害了,因此你还耿耿于怀,唯一减少损失的办法,就是与加害者通心。张德芬为该书写了序言,其中引用了海灵格关于怨恨的论述。我感觉她抓住了一个重点,其理解也很好。——如果我们对加害者怀有怨恨,我们的能量就和他们纠缠在一起了。于是我们多少会有他们的心态,带有他们的能量。同时,也就看不到自己也有加害别人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宽容!宽容意味着你有更高的能量级别,能够包容他、理解他,他其实也是受害者。这是怎么做的的呢?通心。做到通心,你就有真正的宽容,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有感恩。如果你不把他也看成是一个人,经过一个换位体验过程,你能够做到吗?有换位体验就有实质的通心。通心还意味着你完全的放下,你的能量完全被解放,而不是与他纠缠,你可以去做你该做的事情。通心意味着他给你上了一课,使你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它不是你一厢情愿的那个样子。
       7、那么,与希特勒也应该通心了?没错。不知道海灵格有没有做这个事情:给希特勒做一个家庭系统排列。他如果没有做,我准备做。收集希特勒的家庭情况,找一个人比较多的工作坊,就可以做到,或者索性专门办一个“给希特勒做家排”的心理学沙龙。已经了解的一些事实是:希特勒父亲严重暴力,他自己严重缺爱。通心意味着,他的负能量转化为我们的正能量。
      8、以前曾经看到著名美籍华裔心理学家张宝蕊写过一篇文章。一次工作坊上,海灵格给一位当事人做了个案。中间休息时,大家都出去了,而当事人还坐在那里哭泣,没有人去管。张宝蕊看见海灵格也若无其事地从当事人旁边路过,于是便追上去问:“你为什么没有管她呢?”答:“她有自己的过程。”“你不是咨询师吗?”答:“我不是。”当时,海灵格并没有回答他是什么。而在该书中,海灵格说:“我不是治疗师,我是哲学家。”我理解,这里“哲学家”的含义,大概是站在更大的系统看待当事人。他不会被当事人带走,而是在说了该说的话后,让当事人自己面对这个世界。这似乎是一种冷酷。但正如海灵格提到,一些人当事人尽管在当时有不悦,两年后写信感谢他。
      9、无独有偶。把欧文 亚龙与海灵格比较一下是颇有意思的。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哲学关系密切。海灵格说自己是哲学家,他的不少言论使人感觉是哲学家如是说。亚龙则写了两部关于哲学家的小说,关于尼采、叔本华。他说:“我经常把自己比作一个剽窃哲学家劳动的拿来主义者,把他们的思想提炼成金,再运用到治疗过程中去。几年前,我接待了一位女病人,我们一起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结论——她渴望的,是爱,但并不是特指被谁爱上。换句话说,我们渴求的是堕入爱河的状态,而非与特定的某个人相爱。其实这就是尼采关于爱情的思想!他的那句箴言是——我们爱的不是那个人,而是爱情本身。”

海灵格:我不是治疗师,是哲学家
(与海灵格先生合影。)
海灵格:我不是治疗师,是哲学家
(与海灵格夫妇。)
(未定稿,待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