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灵魂?
一般理解为能够独立存在于身体之外的精神体。这种精神体对人的影响是有大有小的。
灵魂的含义和作用,可以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来说明:
浮士德与魔鬼打赌,他们约定,魔鬼帮助浮士德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但如果浮士德一旦说出:“真美啊,停下来吧!”浮士德就输了,魔鬼就要带走他的灵魂。《浮士德》的这一故事,寓意深长。它说明,人的灵魂具有一种重要的特征,就是永不满足,为此相应,灵魂同时具有永不停息的追求能力与创造能力。
灵魂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的特征?因为这种特征和能力正是人与大道保持一致的状况。如果把“道”“上帝”等看成是终极的“大灵魂”的话,人的灵魂则是“小灵魂”。正如易经的乾卦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永恒地追求和不断地创造,就是得道之人的作为。应该说,人人都有灵魂,都有这种潜在的能力。
为什么在现实中,大量的人却难以与大道保持一致呢?这是因为,他们的灵魂被蒙蔽了,甚至已经被“魔鬼”带走了。
佛教说的贪嗔痴,都是导致灵魂被蒙蔽的原因。所谓“停下来吧”,就是一种贪嗔痴引发的执着。人一旦执着,就偏离了大道。
歌德所描述的浮士德精神,就是提倡要与大道保持一致,让我们灵魂深处的力量发挥作用,可以说这是灵魂的根本作用。
有人问:浮士德精神会不会发展成为无所节制的贪欲?
当然有可能。
如果有浮士德精神,却不通心,就会发展为贪欲。所谓“通心”,也是追求和创造的必由之途。舍此别无他路。
在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展示了它的深刻性。《易经》的乾卦,正好有其坤卦做补充:“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拼命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处处与人不通心,与人纠缠、冲突,或者靠欺骗、滥用权力等,这只是在满足贪欲而已,早晚会受到惩罚。
在一定意义上,老子的“道法自然”也许是一个更好的概念,它也可以解释为永恒的追求与创造。但这种追求与创造,又必须建立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四个字,同时可以象征《易经》的乾卦与坤卦。
“灵魂”具有一种把握我们心理底线的作用。我们在很多时候,常常会有内心冲突。在这个时候,灵魂会告诉我们,不能够做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它很像“内在良知”,“内在的终极追求”。
常常说某人“失去了灵魂”,是指他找不到方向,没有了根基,不知道该做什么,每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懵懵懂懂,迷迷瞪瞪。他不了解自己,也不理解他人。在这个意义上,灵魂是指我们关于自己的一种深层自我形象,或者说关于自己的一个客体。所谓“我是谁?”有灵魂的人对这个永恒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回答。失去灵魂的人就是搞不清楚“我是谁?”他们很少思考、体悟,甚至没有思考、体悟过这样的问题。
所谓“出卖灵魂”,是指违背自己基本的“内在良知”,“内在的终极追求”,即放弃与大道一致,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灵魂出卖以后,他在生活中就不可能做到清晰自己了,哪怕是相对的清晰。他的认知已经失调,他的“身口意”已经严重不统一,人越来越分裂。所谓精神分裂就是主体、客体不分,幻想和现实不分。
出卖灵魂是一个异化的过程,人们在刚刚出卖灵魂之时,似乎还有一定的良知,他们常常给自己违背自己的良知找种种理由和借口,为了自己的暂时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底线,良知就没有了,或者模糊了。
灵魂与通心有密切关系。灵魂靠通心找回来,又靠通心来扩大。
那么,“灵魂”与“通心力”有什么关系呢?
能够通心的那个“我”,就是“灵魂”,它也可以称为是“通心我”、“通心者”、“观察者”、“反思者”、“真我”等。
可以说,“通心力”就是“灵魂 ”的指标。 你的“通心力”有多大,你的“灵魂”就有多大。你的“灵魂”就有多大,你的“通心力”就有多大。最大的 “灵魂”,就是能够与大道、上帝通心,并且与之保持一致的“灵魂”。古往今来,耶稣、佛陀、老子就都有这样的灵魂,并且长时间地保持。
“通心力”取决于你的能量。你的心有多放空,宇宙的能量、大道的力量就能够进来多少,你就有多大的“通心力”。
广义的
“通心”则是指狭义以外的所有通心。包括人与自己,与去世的人,与其他生物,与大自然、与上帝等。
也许有人会质疑:马斯洛说,在“高峰体验”后,人有一种死而无憾的感觉。难道高峰体验具有出让灵魂的作用?人本心理学不是认为高峰体验有益于心理健康吗?
注意马斯洛说的是“在高峰体验之后,人有一种死而无憾的感觉”,而不是当时。他说的意思恰恰是指人高峰体验是一种“终极体验”,就好像是人曾经去到天国一样。高峰体验有一种高度整合的作用。“死而无憾”,指的是能够超越死亡的苦恼。
如果你在高峰体验中,却想到如何把这一体验保留下来,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高峰体验了。当然,如果你真的处于高峰体验,你是不会产生这一念头的。
全人心理学提倡两大意识:“成长意识”和“通心意识”,用更加通俗的大众语言,诠释了人类文明的精髓。可以说,这两大意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回灵魂、巩固灵魂,还可以帮助我们活出“大我”。
我关于“通心”有122篇文章。请参考: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54056120_7_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