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择工作坊,为什么要选择导师现场做个案的工作坊?

(2014-03-04 12:59:10)
标签:

心理学

个案

分类: 为什么要参加工作坊?
  《选择工作坊,为什么要选择导师现场做个案的工作坊?》
 
     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心理服务业,有不少人想改行做心理咨询。随着心理健康意识、心灵成长意识的提高,不少人也开始有了心理消费的观念和动机。于是,现在心理学工作坊越来越多,各种各样培训五花八门。如何进行选择,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清晰:你参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包括:是解决、处理自己的问题?是学习先进的高效、精准、治本的 方法与技术?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咨询技能?是提升自己的能量与自信等?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好玩又富有哲理,也许对于你有启发:

       古希腊流行运动,有一个哥们追求时髦,也的确热爱运动,但爱吹牛。一次从国外旅行归来,见人就夸耀,说自己在外边如何如何风光,尤其是在罗陀斯岛,能够一下跳很远、很远,击败了所有奥林匹克选手。有很多人可以为他证明。旁边有一位听不下去了,打断他:“不需要人证明了,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现在的心理学理论很多,都宣称自己看待人性如何深刻?可是,问题在于如何改进人性?尤其是落实在个人的人格?现在的心理学工作坊很多,导师的头衔一大堆,大多数宣传自己如何权威,参加了之后会如何、如何,问题在于,在工作坊上能不能就使学员发生良好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搞得心理学爱好者们无可适从。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判断方法?
      有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可以参考,包括而不限于:这个工作坊的性质是不是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的?在这个工作坊导师是否能够现场亲自做个案?这种做个案是不是治本的?有没有你认识的人向你推荐?
      
   为什么这样说?
   1、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才是好猫。
   2、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有的工作坊只是讲一讲已经有的案例。如果当场能够使学员发生巨大变化,可以显示心理学工作坊的力量。也可以使其他参加者看到改变的希望,受到鼓舞,得到启发。
   3、在工作坊上现场做个案,至少说明导师对自己的理论与方法有自信。不做个案的工作坊,有可能是导师的自信还不够,担心有 失误。
   4、在工作坊上做个案,常常需要导师善于利用团体的动力,集体的智慧,营造开放的气氛,能够使学员愿意开放自己。
   5、做个案,不是告诉当事人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而是提升当事人的能量,让他自己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困惑。
   6、做个案,是帮助把当事人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也就是说,当事人有多难受,有多少自己不能够控制的负能量,就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7、所谓“做个案,是把当事人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当事人有多难受,有多少自己不能够控制的负能量,就有多少潜力。”——并不是说,麻木的人就没有潜力。麻木的人,原来都是有很多负面情绪,他们达到麻木状态其实是已经是结果了不少努力、挣扎,使用了很多防御机制。在表面稳定的麻木之下,也隐藏着巨大的没有释放的能量。麻木的人,其潜能往往更有开发价值、意义。不过,这意味着双方都需要作出更大努力,对于导师来说,意味着要帮助当事人突破更多的,或者更难的阻抗而已。
   8、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说自己追求成长,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什么,但要等到什么时候之后再行动。能不能判断他们是真的,还是假的想这样。有一个判断方法可以参考:有机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抓住了要成长。“做个案”的精神,对于学员也适用。参加工作坊,不就是想获得更大更快的成长吗?既然您想得那么好,何不在工作坊上就能够成长?不用等到回去之后。但是,有不少人却是这样想的:学一种方法,回去自己悄悄地变化。 
  9、在有的工作坊里,导师不做个案的心态,与学员的成长意识不够是一致的,是互补的。大家都在玩阻抗的游戏。成长首先要面对现实。不面对现实的成长犹如“隔着口袋买猫”。
  10、一般来说,对于当事人,在工作坊做个案可以获得尽可能快速的成长。例如,有好些学员都这样评价全人心理学工作坊:做个案,至少“可以节约五年的成长时间。”
  11、在工作坊上现场做个案,是我研制的“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特点之一,现在推广的“通心辅导实战技能工作坊”(网络版)由于有强大的助教团队,每位学员至少有三次做个案的机会。

选择工作坊,为什么要选择导师现场做个案的工作坊?
2013年在漳州师范大学举办工作坊。在现场做个案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