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基督徒参加工作坊并且做个案的情况

(2013-05-02 10:04:44)
标签:

成长

工作坊

心理学

分类: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

   2013年五一放假期间,在广州举办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参加者中,有两位是基督徒。

   工作坊与往常一样,工作坊在开始不久讲到了全人心理学通心理论的第一个重要理念——通心的重要性。即:“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生活中,凡是您感觉有烦恼,有不自在,一般来说,都说明您的人际关系有问题,而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您与某人或者某一些人不通心。 ”

   我请大家提问,欢迎质疑和反对意见。

    一位基督徒W似有疑问,但却不发言,于是我便鼓励她。她便质疑说:“通心很重要,但您这讲的是与人的关系。还有与神的关系呢?与神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回答说:的确如此,与神的关系非常重要。正如耶稣提出的“最大诫命”:一是爱神,二是爱人如己。首先是爱神。但这两者有机不可分的。只爱神,不爱人是不行的。没有爱人如己,“爱神”本身也就成了空洞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难以检验的行为。当然,一个人不爱神,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至少很难真正、彻底做到爱人如己。一个真正爱神的人,就会从神那里获取力量,去爱人,去与他人通心。那么“爱神”是什么意思?具体到读《圣经》,特别是读《新约》,就是要尽量与耶稣通心。我们尽量去体会,耶稣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这般行为?向上帝祷告,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神“通心”的行为。但这里是属于广义的通心了。

   在做了一些练习后,我讲了成长意识,启发大家说出自己烦恼,接着又讲了全人心理学的“成长公式”。所谓公式是自然科学的概念,指普遍实用、反复能得到验证的一般模式。公式的概念用于心理学,成长公式就是指普遍实用、反复能得到验证的关于成长的一般模式。它的表述如下:

       不自在——看破——放下——自在。

    其中,能觉察、面对自己的不自在,是成长的第一步。这个公式借用了禅宗的语言。那么,它的基本原理是否适合其它宗教背景下的人呢?

    这个时候,基督徒W又举手要求提问,我请她提。她说:成长公式能不能用基督教语言表述?例如,看破能不能改为悔改?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基督教表达式:

      认罪—— 悔改——解放——自由。

    认罪,就是觉察到自己的烦恼,并且愿意去改变。总之,没有觉察自己的烦恼,就没有成长的第一步。

    那么,心理学能够起什么作用呢?

    通心理论认为,疏通了心理情结,就能更好悔改、解放,提升正能量,变得更能够爱神、爱人。

 

    通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到底效果如何?通心工作坊最重要的部分是现场处理问题。进入到现场处理问题阶段,基督徒W要求做个案了。

    她想处理的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爱迟到。她是一位某大学的心理学教师,居然一次上课迟到了30分钟!这事情使她自己很不舒服。

    全人心理学做个案的特点是要治本。这么听起来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往下挖。我很快追溯了她的原生家庭,以及她与奶奶的关系。 完后,她在心得中写到:个案处理中直面我的不舒服,很快就找到自我纠结的要害。在宣泄情绪前引导我减弱了我自己意识,进入了真实的潜意识。有效果,有自我突破,非常感恩!我相信这位学员还将有一些持续变化,但如果能够再上二次工作坊效果就更好了。 

    关于做个案的效果,当事人的自述很重要:自己是否变得更自信?负面情绪是否有减少?人际关系是否改善?独处时是否更充实?等等。但当事人的自述,不能够作为唯一的依据,其他人的观察和反映也很重要。尤其是来自当事人的亲密关系的反映,应该更加重要,因更具有客观性。如果他们说当事人改变了,那一定是非常确实的。这次广州工作坊开了一位学员,她的姐姐曾经参加过工作坊并且做过个案。她之所以来参加,正是由于看到了自己姐姐发生了大变化。她参加后,体验如何呢?下面是她的心得:

   今天的课,看似简单,但却直入心灵。我在课堂上的一个胡思乱想,竟然也让老师看到了问题。老师给W做个案,抓住一个迟到的事情,层层深入,竟然挖出了童年的心结。除了佩服许老师外,也佩服W老师(指做个案者,本文录入时隐去真实姓名)的勇气。我好像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我今天进步了很多,说了真话,而且是以前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的,以前爱说客套话。

   她与W原来是互不认识的。她说: 老师给W做个案,抓住一个迟到的事情,层层深入,竟然挖出了童年的心结。除了佩服许老师外,也佩服W老师(指做个案者,本文录入时隐去真实姓名)的勇气。至少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工作坊结束,另外一些学员也想做个案了,于是,决定518——19日再举办一次。

  关于基督徒的个案,在我的其它时间举办的工作坊上,清楚地申明自己是基督徒的,另外还有二位。另外分享。一般说来,只要建立信任、突破阻抗,效果都是很好的。

一位基督徒参加工作坊并且做个案的情况
(聆听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