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大我”迈进

(2013-01-28 09:32:34)
标签:

成长

工作坊

心理学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常常有人问:全人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为回答这个问题,先引家庭系统排列师赵阿贞女士的一段话:“在伟大的力量面前,带着谦卑的心态,静静的等待一切的显现,及时捕捉那稍纵即逝的隐藏动力,并且让自己完全的暴露在其中,保持着沉默的爱与尊重远远地陪伴着你--我的案主,直到你在直觉的引导下与自己的命运和解……”
     这应该是赵阿贞女士谈做个案的体会,也表达了海灵格先生的理解,或者说,他说过类似的话。——当然,著名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类似话。罗杰斯也是道家的遵从者。
     “伟大的力量”即是“道”的力量。
      赵阿贞女士强调等待、陪伴,这是很好的。
     等待、陪伴是必要的,但导师要做的,不止这些。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关键:如何理解“无为”?
     “在伟大的力量面前,带着谦卑的心态,静静的等待一切的显现……”说到了“无为”的一个方面,“无为”首先是“不妄为”。
     如果不是为了让导师对自己有所帮助,当事人来工作坊干什么?所以,“无为”还不仅是“不妄为”。
     赵阿贞女士也谈到,导师要“及时捕捉那稍纵即逝的隐藏动力”。这非常重要。
     这里需要进一步清晰:这隐藏动力是指什么?它如何才能够呈现出来?如何才能够捕捉?
     全人心理学认为,正如人的心灵分很多层次一样,“隐藏动力”也分很多层次。最深的一个层次,就是人的“大我”层次。所谓“大我”,即是我们能够与“道”相通的那个“我”。在这个状态下,人具有最大级别的能量。
     我以为,导师是能够做到至少在工作坊中能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大我”,或者接近“大我”的人。
     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当事人扫除障碍,尽量向“大我”的状态发展,因为每个人都有大我的潜能。
     如果一个人的“大我”状态已经很容易呈现或者接近,恐怕他很难会来工作坊,来者大多是活得不够舒服,有明显烦恼的人。
     更关键的问题来了:导师要等到当事人的何种状态?何种“隐藏动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引用“通心”的概念。导师与当事人的通心,导师需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1、清晰自己;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
     1、清晰自己,是指:导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评估自己的能量状态、时间安排等……
     2、换位体验,是指:除了等待、陪伴,导师还要默默地与当事人通心,进入他的状态、他的心灵,体验到他的成长点,或者说,发现他“稍纵即逝的隐藏动力”。
     3、有效影响,是指:如果上面两条都清楚,采取恰当行动。
    全人心理学工作坊之所以能够高效、治本,就是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当事人的长远利益,而不是迎合、讨好当事人。在做个案过程中,导师尽量挖掘,让更深的隐藏动力呈现。这也是尽管在做个案的过程中,当事人会有程度不同的不舒服,但从长远看,他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生命。
     全人心理学工作坊的价值取向:唤醒“大我”,向“大我”迈进,大幅度提升当事人能量。
     当然,这个特点也并不见得只是全人心理学的专利。我相信有不少做导师的人有类似感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工作坊上,心理调整的过程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工作坊之外,亲近大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