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空,你我
读《心经》,《心经》乃“心”之经典。结合心理学理解: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是“诸法空相”?
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思想、感觉、情绪。全人心理学尤其重视处理的是情绪,而且在这方面富有成果。包括您感觉到的那些内疚、愤怒、无奈。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无厘头的。而您那个本体的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正如婴儿的没有污染的心。
但这些情绪在没有处理之前,您会执著于它们。执著于它们,就分不清你我,没有人我界线,就谈不上通心。因为通心意味着,有一个我,有一个你,在我立场清晰的情况下,换位体验,在你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情况下,给你积极的影响,结果是双赢。
这些情绪处理后,才能够体验到空的境界。
空了之后,您是你,而我是我。以前对您有情绪,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您是您,我是我。我们可能相遇,可能不相遇。
相遇了,有缘即通心,无缘即放弃,切莫纠缠。通心成本太大,属于有缘而份不够,也可以放弃。
如果不可避免交往、纠缠,那么,“烦恼即菩提”:成长。从交往角度看,成长意味着更能够通心。
推荐唱颂的《心经》,《心经》的谱曲有不少版本,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百听不厌:
http://www.56.com/u22/v_NDM5MjQ3MDY.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