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16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心,使音乐展开多重之美

(2011-02-07 23:30:40)
标签:

音乐

贝多芬

穆特

奥伊斯拉特

美感

分类: 艺术欣赏

 一、音乐的穿透力和人的通心力

   音乐是人类最具有穿透力的一种语言,它能够在刹那间直入人的内心,对心灵产生奇妙的作用。

    通心力是人类神奇的一种能力,它的魅力之一就是穿透,从一个体到又一个体。通心力超越了自身时空限制,没有疆界。对于欣赏者来说,他通过自己的通心力可以直入音乐家的灵魂,不管该音乐家何时何处栖居这个星球。

    具有穿透力的音乐作品,它的诞生,也是来自作曲家神奇的通心力。当灵感来袭,他全力以赴,调动心灵,聚集心气、灵气,不断尝试,一直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但也不排除一气呵成。

    因此,我们借助神奇的通心力,欣赏一部具有穿透力的音乐作品,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欣赏者的通心力(再加上欣赏音乐所必须的其它因素),能够协助音乐让它的穿透力发挥到极致。通心力帮助我们欣赏音乐,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提升我们的通心力。另外,通过比较最美妙的乐曲来体验音乐的力量,对修炼自己的通心力也很有帮助。


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例如,通过欣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演奏。

记得有一天,已经到了深夜点,我还在入迷地比较穆特(MUTTER)与奥伊斯拉特(OISTRAKH),反复地聆听他们各自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回荡于刚与柔之间,沉浸于优美的旋律之中,我进入一种多重的“我与你”的关系之中。一种美感弥漫我的全身,这正是多重的通心之美。所谓“多重”,是指:我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是在与贝多芬通心。我欣赏穆特演奏贝多芬,是既与她通心,也与贝多芬通心。我欣赏奥伊斯拉特演奏贝多芬,是既与他通心,也与贝多芬通心。同时,我欣赏他们演奏贝多芬,也是在欣赏他们如何贝多芬通心。

欣赏的重点,是比较的第三乐章插部主题。这个插部主题是我听到过的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之一,第一次听到时就使我陶醉、入迷、留恋往返。记得我当时简直是心荡神怡,难以自持,好像是到了天堂,几乎不相信人间居然有这等美妙。那天,我反复地比较他们演奏这一段的差异,似乎我也体会到女性与男性的不同。奥伊斯拉特也许更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了贝多芬。他是与整个贝多芬通心。他的演奏似乎具有更大的包容力和涵盖面,力度的大小上更加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刚柔相济。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插部所体现的一种“铁汉柔情”的气质,奥伊斯拉特很好地表达了。

穆特也是刚柔相济,但她是柔有余而刚略有不足。她的演奏投射了更多的女性气质,有更多的柔美,甚至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娇媚与宁静,有她自己外在形象的音乐化。应该说,她所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她自己的诠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异性,其独特的美感非奥伊斯拉特可以替代。她拉出了自己心中关于贝多芬的“子人格”。这“子人格”和贝多芬是那样接近,几乎难以辨别。或者,她是在用音乐表达贝多芬对女性的爱,贝多芬心中的女性之美;或者是她对贝多芬的爱,或者她理想中的贝多芬。不管如何理解,她是在用心体会了贝多芬,与贝多芬通心,在演奏中,她与贝多芬达到了一种“我与你”关系。

穆特与奥伊斯拉特所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差异,就像是双胞胎的差异一样,非常难以判断。为什么?首先他们都准确地拉出了该协奏曲的旋律,在节奏、速度上都难以挑剔。但尽管如此,熟悉者也可以道出其区别。这也是男人和女人的终极差异。进入“我与你”关系,并不等于一切差异都消失。优秀的音乐家在进入“我与你”关系后,他们所留下的差异,只是人类学的差异、最根本的个体素质的差异。

欣赏音乐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往,心灵的沟通,在交往中只有“通心”才是最好的状态。

与作曲家通心,与演奏者通心,与演唱者通心,与音乐描述的意境通心。


  通心,使音乐展开多重之美

奥伊斯拉特
通心,使音乐展开多重之美
(穆特)

 附:穆特(百度百科)

 

1、个人简历

  穆特1963年生于德国莱茵菲尔顿,自幼天资超群,7岁就参加了德国的青少年音乐比赛并获得特别头等奖。1976年穆特13岁时,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在柏林聆听了她的演奏,兴奋异常,当即决定让她参加1977年萨尔斯堡维松艺术节的演奏会,同年又让她在夏季艺术节上演出。第二年2月,穆特有幸在音乐大师卡拉扬指挥下,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协奏,演出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听众为她报以雷鸣股的掌声。数日后,她又在柏林音乐厅再次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并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卡拉扬盛赞穆特为“自青年梅纽因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自此,穆特的演奏遍及世界各地,她在著名的音乐殿堂受到人们的欢呼。20余年来穆特演奏录制的唱片先后获得过国际迪斯科唱片大奖和日本东京录音学院大奖。1985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穆特小提琴金交椅获得者称号,翌年穆特被授命为该院名誉研究员。
 
2、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安妮-索菲娅·穆特出生于德国。13岁获指挥大师卡拉扬赏识并被邀与之合作,被其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后穆特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巡演。1990年她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穆特多次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等重要音乐节,并曾获得两项格莱美奖。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3、耀眼夺目的舞台风采

  这位美女小提琴天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总带有许多艺术之外的遐想,似乎在她之前,人们看音乐会只“大饱耳福”却不“大开眼界”。穆特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正是她的舞台风采——她总是穿著低胸、露肩、剪裁合身之连身晚礼服登台演出,听她的音乐会不仅在听觉上得到愉悦的享受,在视觉上也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穿着这样“凉快”的服装不单单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而是有其实际的作用:穆特认为穿露肩服装可以让小提琴与身体做直接的接触,以便产生较好的声音,如此一来便不会有减弱琴弦颤动的东西存在,当小提琴触碰到光滑香肩的瞬间,情绪和灵感便会涌动而出——漆木和肉体也能碰撞出音乐的火花。这也许正是穆特与众不同的风格。如果能亲临这位美女小提琴天后的音乐会现场,你肯定会被其耀眼夺目的舞台风采所深深倾倒。

4、富有古典内涵的时尚美女

  除却艺术之外,穆特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的慈善家,每年她都要举办多场义演音乐会,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她不忘自己身负“头一个获卡拉扬奖”的重任,在演奏经典古典曲目的同时,也致力于现代作品的开拓和助长。现代音乐在穆特的演奏曲目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许多当代作曲家也为穆特创作献曲,包括鲁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lawski,〈环节第二号〉与〈组曲〉)、莫瑞特(Norbert Moret,〈梦境〉)、潘德瑞兹基(Krzysztof Penderecki,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黎姆(Wolfgang Rihm,〈时光之歌〉)等。她与作曲家、指挥家关系的融洽使得她既能在专业领域中游刃有余,并且在生活上也能找到自己如意的方式。2002年8月,穆特与大她30多岁的指挥家、钢琴家普列文结婚,之后与丈夫合作的一系列唱片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一切足以使穆特被称为当今世界古典乐坛中最美丽时尚、最有内涵气质以及最具有影响力的小提琴天后。

德国小提琴演奏家---穆特Mutt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