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就有读者来信,说肯·威尔伯开始热起来了,建议我继续研究肯·威尔伯,说我是大陆的第一个研究者,如果不继续研究就太可惜了。
读者杨某:当年引进第三思潮马斯洛理论,您可是一位旗手。肯·威尔伯是第四思潮代表,您也是第一个介绍。是什么熄灭了您当年的激情?为什么不继续介绍肯·威尔伯呢?实践证明:译介先贤往往不压于自创学说的功能。
许:多谢您的意见。我现在对实践的兴趣大于理论。主要精力在办全人心理学工作坊和治疗上。您现在在忙什么?
杨:一个人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在引进上您早已经是先行者,无人可比。现在好比是水已经烧到了90度,您却歇息了。
许:谢谢您的比喻,我现在在实践上差不多也有80度了。您现在对威尔伯很感兴趣?您认为他在所有方面都领先吗?
杨:至少他们(包括苏蒂奇)把这门学科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我们希望您把这理论在中国也推进一步,这可是许多人的愿望。
许:所有理论都要落实在实践上,尤其是心理学,需要有人的成长来体现。我现在对人的帮助是让他们马上就快速、塌实的成长,直接学会游泳,而不是学习游泳的理论。
杨:有道理。但理论是“道”,实践是“术”。理论能够使更多的人觉醒。实践只是验证或者完善理论的手段。治疗的事情完全可以教一些匠人去做。思想家是天生的。
许:您如果参加我的工作坊,看法也许会有变化。十年前我也是这种看法。后发现真正的思想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是接地气。不接地气,或者接地气不够的思想家的思想,往往都有这样或者那样明显的问题。另外,我的理论未必没有“道”的高度。我的理论的价值,尤其是通心理论,至少是对于中国,未必低于肯·威尔伯等理论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