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本心理学
(2010-04-03 19:04:39)
标签:
人本心理学共情罗杰斯心理咨询 |
分类: 什么是全人心理学 |
超越人本心理学
人本心理学是全人心理学重要来源之一,但全人心理学超越了人本心理学。
本文仅仅从咨询、治疗上来比较。在这里,我们比较的对象是卡尔·罗杰斯,他是著名的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人本心理学治疗的集大成者。
一、关于心理咨询的原则
一般认为,共情、无条件的是积极关注、一致性是罗杰斯人本心理学心理咨询的三大原则。
所谓“共情”(empathy),是好些心理学流派共同认可的一种心理学的原则和技术。在这里,主要是指我了解到的人本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关于“共情”的原则与技术。
关于罗杰斯的“共情”的概念,人们一般引用较多的是这段话:“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共情。它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烦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卷入其中。”
所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就是无条件地把当事人当作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来热情的接受,不管他的处境、行为方式如何,也不管当事人当时的情绪是混乱、怨恨、恼怒、恐惧、痛苦等。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能使当事人感到温暖和慰藉,产生自信自尊的力量,从而改变他不正确的自我概念。
所谓“一致性”(Congruence),是指治疗者的真诚态度和自身的和谐一致。治疗者越是把自己置于与当事人的个人关系中,而不是如一位科学家和研究对象那样,也不如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医治,那么当事人以建设性的方式发生变化和改进的可能性就大。他认为只有把存在于咨询师身上的真诚的状态提供出来,当事人才能成功地寻找到他身上的现实。
全人心理学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原则只有一个:通心。所谓“通心”是我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我更喜欢用“心理调整”这个概念)的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和技术。
“通心”,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定义。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可以为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的通心下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咨询师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放空自己前提下,进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情绪与状态,把握住他的的成长方向或者成长点,通过他能够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影响他,从而帮助他成长,具有这样的效果的心理咨询行为,就叫“通心”。通心是一条红线,应该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始终。
“通心”的内涵,概括为“黄金三要件”。它们是:
1、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
2、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与状态;
3、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
从罗杰斯的著作来看,他所说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相当于我的“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第一个要件,即“清晰自己”。
他所说的“共情”,相当于“通心”的第二个要件,即“换位体验”。
至于“通心”的第三个要件,即“有效影响。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我相信在罗杰斯的著作里也能够找到类似的思想。例如,罗杰斯强调把对当事人共情的结果回馈给当事人。但是,据我目前接触到的有限的资料,我没有看到他把这一过程纳入到了共情的定义之中。罗杰斯也没有明确地把它概括成一个心理咨询的原则。(关于这一点,特别向心理咨询界的同仁们求教。)
二、为什么说心理服务只需要把握“通心”一个原则?
哲学上的“奥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告诉我们“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原理是告诫人们“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它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请参阅拙作《“通心与奥卡姆剃刀”》)
“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第一个要件是“清晰自己”。它指的是:
1、面对事人,你是否真正愿意做“通心者”。
2、如果你确定了愿意做“通心者”,而对方是“通心对象”,那么你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清空自己。罗杰斯所说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清晰自己。也就是说,一个清晰的咨询师、心理调整顾问,在工作时必须尽量做到对当事人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个清晰的咨询师、心理调整顾问还必须尽量让自己的行为保持一致性。“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是重要的,但它们可以用“清晰自己”来概括或者代表。
在做到了“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第一个要件是“清晰自己”以后,通心的第二个黄金要件“换位体验”就突出了。这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与状态。所谓反移情、投射等都属于立场不清晰、坚定,或者立场发生了动摇。其实,“清晰自己”与“换位体验”在心理服务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面。如果你已经完全做到了“清晰自己”,说明你已经至少有了较好的“换位体验”。
从“通心的黄金三要件”的第二个要件来看,如果真正做到了“换位体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它们没有必要处于“黄金三要件”的位置上。或者说,它们只是对于理解如何做到“换位体验”有帮助。
做到了“通心”的第二要件,还必须进一步做到第三个要件:“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
这第三个要件是你是否真正做到了第一个以及第二个要件的一种检验。
罗杰斯提倡的“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这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都是有利于心理咨询的。但我没有看到罗杰斯关于它们之间内在联系有足够的论述。(关于这一点,特别向心理咨询界的同仁们求教。)
1、学会了“通心”,即学会了使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2、有足够的社会阅历。
与罗杰斯提倡的“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致性”等概念相比,“通心”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主体性”,更具有“主体间性”。心理服务工作是帮助人提升自己,开发自己潜能的工作,它需要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或者说,具有通心特征的心理服务的活动,是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范例。马丁·布伯的“我与你”哲学深刻地表述了这种关系。
在理念方面的不够彻底和清晰,也造成人本心理学在治疗实践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