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故事,大精神

(2009-12-24 21:10:06)
标签:

平安夜

教育方法

耶稣

杂谈

分类: 活出最佳状态
    今天是平安夜,已经收到不少心灵成长工作坊学员的祝福,我也向他们,以及我的所有的学员、与我有交流的网友祝福:圣诞节愉快!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小故事,它非常深刻地体现了工作坊的精神: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在途中耶稣看到地上有一块破旧的马蹄铁,于是就让彼得把它拣起来。但彼得懒得为一块旧马蹄铁弯腰,也是假装没听见,继续向前走。耶稣什么也没说,就自己弯腰拣起了那块马蹄铁。经过铁匠铺的时候,他用这块马蹄铁换了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

    出了城,师徒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半天没有喝水,耶稣猜到彼得现在一定渴得够呛,也是就让藏在袖中的樱桃悄悄掉出一颗,彼得一见,如获至宝,赶紧拣起来吃。这样耶稣走二段就丢一颗樱桃,而彼得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如果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面没玩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这个故事的意义可以从多方面来发掘,其中之一,就是它生动地体现了工作坊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注入式的、讲道理式的,而工作坊的教育方法是体验式、启发式、互动式的。耶稣没有简单地告诉彼得:“小事不干,将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而是巧妙地设计了让彼得弯腰的活动,让彼得有深刻的体验。这一教育方法,肯定会使彼得没齿不忘。

    现在的心理学的工作坊,也正是学习了耶稣的这一方法,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员体验各种各样的道理,让学员成长。耶稣的方法,也是通心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