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学家许金声
心理学家许金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216
  • 关注人气:31,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大自然通心有感(转)

(2009-12-09 17:42:12)
标签:

通心

大自然

知鱼之乐

庄子

分类: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

与大自然通心有感

 陈晓娜

 

逍遥荡

 

逍遥千秋荡,

 缘系一丝牵。

奈何随风落,

 还复循其本。

 

庄子有《逍遥游》,我亦得《逍遥荡》诗一首,缘自前几天参加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高级班时,有感所作。愿与有缘的朋友一起分享和交流,望多指教。

 

那是20091127日下午,秋高气爽,晴转多云,是野外活动的好天气,我们来到白云群山的一座不知名的山坡小公园,上一堂“与大自然通心”课。

 

也许是小的时候奶奶常陪我望天看云的缘故,我自小就喜欢亲近大自然,常无意识地热爱或感慨于大自然,如陶醉于九寨沟神话世界般的美景时,或悲痛于大地(城市道路)被开挖得千疮百孔时。但像许教授所说的,有意识地与大自然深入通心,我还是第一次。今天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两次通心实践:第一次是与一条小虫的通心,并写下了前面的这首诗。后面我再详细展开解释。第二次是与湖和山的通心。

 

也许是缘份,当我刚走入一条林荫小道时,一条长约一公分,宽约一厘米的翠绿色小虫竟然停留在半空中,象是要来欢迎我的到来似的。它非常非常的小,但就被我发现了,它应该是由一条像蜘蛛网一样的丝悬挂在半空中的,于是,我就决定选这个不速之客来当我的通心对象吧。我调整好身体姿势,对它展开细心的观察。它象一个杂技演员一样做起了各种杂技动作,时而屈体,时而伸展,时而定格,时而向上翻腾,时而向下滑降,时而荡左,时而荡右,它快乐地享受自由的荡秋千,活象一个在宇宙间自由自在、逍遥的游荡者,它已经不知逍遥自在地游荡了多少个千秋万代了。所以,我写了“逍遥千秋荡”。

 

偶遇这逍遥荡的虫子,我该向它问侯一声,于是我就问它,“您叫什么名字呀?”,这时我脑海里出现了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这也许就是它给我的答案吧!它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那虫子的“千秋荡”也可理解为当时的“荡千秋”,它应是有一根丝牵动的,但,那丝是看不见的,我做了各种尝试想去看到那条丝,却怎么也看不到。直到后来我用手在小虫子上方把那它提了起来,然后挂到另一个树枝上时,才证明,那丝是真实存在的。但在那之前,那小虫子突然从原来的地方向外漂移了约2米时,我开始怀疑它怎么可能那么快地移动那么远呢?它的自由度、可变性可真大呀!

 

我写“缘系一丝牵”,表面是说:虫子无论怎么逍遥地荡秋千都离不开一根无形的丝的牵动。这其中隐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              那隐形的“丝”,让我想到它就象一条因缘线或某种情结,属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情感和精神。每个人每天的行为其实都是受着我们的大脑精神或情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指挥。而且它的可变性和自由度也是非常大的。

二.              那“丝”是隐形的,就象我们的情感或精神常是无意识地指挥着我们。在许教授的工作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人的心理障碍,都是由童年产生的。这些“童年阴影”,即一个人儿时的心理情节对他成人后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家长的不良的评语、指责、误解、言行都直接地铭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些“隐性”的伤害力是重大的,但又不容易发现,所以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在“心灵成长工作坊”里,许教授通过一些方法,便可以帮我们发现和打开这些隐形的心理情结。只有把那些已经日积月累成一道道防御墙的心结打开时,被积压的潜能才能得以释放。

 

三.              注重“身、心、灵”健康,选择禅修或灵修的朋友们需注意:不要隔离、转移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让修炼活动成为逃避成长的一种防御机制。如许教授所说:只有“身、心”具有一定的健康之后,才谈得上“灵性”的进一步开发。如果我们仍有“心结的丝”牵扯的话,是不能完全做到“看破-放下-解脱-自在”的。

 

为了观察小虫子怎样弄出丝时,我把小虫子放到一片树叶上,并把它放到一棵树上。可它让我等了好久,还是呆在原来的叶子上,懒懒的偶尔才动一下。为了刺激它快点行动,我对着虫子吹了一口气,结果虫子随树叶从树上飘了下来,但叶子落地后却怎么也找不着那绿色的小虫子了。我一下子非常的内疚,小虫子因为我可能受到伤害了。这时,我马上意识到,这种“内疚”的情绪又无意识惯性地出现了,它就是许教授在工作坊上帮我做个案过程中,发现我的一个童年阴影(心理情结)。当我意识到这点之后,我马上释怀了。我写“无奈随风落”的同时,也想到,其实人的一生,不是也常会遇到一些不可控的意外或风波嘛,象文革那样的风暴,或金融危机、失业等的境遇,虽然情况无奈地发生,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它的规律的,都有其道的,那就“还复循其本”便可了,应尊重和遵从事物本来的自然的道。小虫子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他会以他的生存方式活下去的。

 

(注:“循其本”出自《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许教授在心灵成长课高级班上,为指导我们与大自然通心,让我们各自扮演庄子与惠子,体会了以上对话。)

 

在白云群山中的这座小山坡的对面,我们看到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丽图象,一个宁静的小湖和一座青翠的小山。于是,我静静地坐在湖边,悄悄地偷听了他们的对话。

 

山对湖说:湖啊,我们已经相依伴了千万年,今天我们有幸参加了许教授的通心课,我们也来通通心吧!

湖说:好呀!

       山说:你懂我的心吗?

       湖说:你低头看一看,你不是一直在我的心里吗?我怎么不懂你的心呢?

       山看着一片翠绿的湖水,说:是呀,原来我就在你的心里。

       湖说:谢谢你让我这么美丽、这么清澈、这么青翠。是你装扮了我呀!

       山问:为什么这样说呀?

       湖说:是你的树根象手一样把山上的泥土保护好了,我才可以这么清澈;是你的满山的树木、花草的倒影装点了我的湖面,我才显得这么的美丽呀!

山说:你太客气了,应该是我要感谢你,是你的拥抱才滋润了我的整个身躯,让我的花草树木们茂盛地生长呀!

湖说:真的很难分得出是你的,还是我的功劳了,我的水滋养了你,你的美丽装扮了我。我们真是不能分彼此了,如天人合一一样,我们是山湖合一了。

山和湖相互深情地对望,欣赏着对方。

这时,湖面上泛起了一串串涟漪,那不是风动,不是山动,是湖的心动了。

湖说:你看,你那边的山给别人挖出了一大片,没有了树木,露出的泥沙不太好看了。

山说:是呀,有人在我身上挖石头和泥,还有人倒很多余泥在山边。我很不舒服了。我也看到你的湖面有些地方有油污和垃圾了,你也被人类破坏了。

湖说:希望人类能多些关爱我们大自然,少些破坏吧,否则破坏了大自然,人类得到的只有灾难了。要做到天人合一,人们一定要尊重和爱护我们大自然呀!

 

如许教授所说,人的潜能开发的一个特征是富有创造力。人在创造力发挥之后,常常容易进入终极关怀状态。通过创造,得到快乐,人容易产生感恩心,这样就成了领悟上帝的一种准备。

当我把以上与大自然通心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后,从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我的创造力已开始如泉水一样缓缓涌出了。这也许和我刚做完个案有一定关系。做个案后,某些心理情结揭开了,能量释放了。非常感谢许教授的“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给我的成长机会。衷心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同时,也愿更多的人能让自己的心灵成长,人生有更多的欢乐与笑声,创造与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