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差灵魂
我的住所在盘古大观下西侧,到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只有300米左右!在北京时,每天都去公园散步。
进大门,就看见古色古香的娘娘庙。娘娘庙东侧,有一条通向鸟巢的水泥路。路旁的草坪上立着“芳草茵茵,踏之何忍?”
由于到鸟巢海需要拐一个直角大弯,就为了节约这几秒种,一条新的路走出来了。刚开始,还有一些模糊,现在越来越清晰了。(见下面照片)
“芳草茵茵,踏之何忍?”这话非常好。它就是孔子所说的那个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把人类的通心原则,推广到与自然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正是对于“灵性健康”的追求:把对自己健康的关心,扩展到人类,扩展到生态。人类对于健康的追求,其范围正在向“身、心、灵”的大健康发展。健康的扩大,也意味着通心范围的扩大。
先要普及好人与人的通心,才能够普及人与自然的通心。如果说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在心理健康的范围的话,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扩展到“灵性健康”了。所谓“法不责众”,凡是有问题的结果,总可以追溯到一些最初的失误。公园的设计者,为什么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呢?既然鸟巢体育场是重要的目标,为什么设计路时,不考虑到这一点呢?为什么不可以设计出弧形的道路呢?一个人几秒钟,有多少人走向鸟巢,会多花多少时间呢?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可以用在更广的方面。这草坪上走出的路,可以从设计者和游客两方面进行追溯。设计者需要灵活理解鲁迅这句话,人们总是要走最短的路,忽视这一点就会出问题。而游客们,则应反思自己的麻木或者忍心了。
目前,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看见“芳草茵茵,踏之何忍?”之类的提示了。很好!很需要!初衷是培养公德意识,但实际牵涉人的心灵成长。
春晚小沈阳告诉我们“不差钱”。胡主席也在联合国大会宣称国人进入了小康。
“不差钱”,差什么呢?
“差灵魂”——有不少舆论这么说。
非常准确。等到不再需要“芳草茵茵,踏之何忍?”之类提醒的时候,中国人活出大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