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升华
(2009-04-05 13:27:06)
标签:
沉重的时刻杜甫升华痛苦耶稣 |
分类: 通心 |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理解《沉重的时刻》
我在谈清明节的博客文章“沉重的时刻”中,对《沉重的时刻》一诗作了反其道而用之的解读。其实,这首诗的原意恐怕不是我那个意思。这里我再分享一下一点心得。
《沉重的时刻》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Rainer
我理解,诗人一生都非常痛苦,写《沉重的时刻》的时候,他在独处时再一次忍受痛苦的煎熬。但他的人格力量却使自己在孤独与痛苦中升华。他由自己的痛苦,想到人类的生存状态,想到人类痛苦,想到“谁此刻在世界某处哭”“谁此刻在世界某处笑”“谁此刻在世界某处走”“谁此刻在世界某处死”,所有这些,都与自己有密切的连接,这已经颇有点“集全世界的痛苦于一身”的耶稣的感觉了!
当我们面临难以排解的苦痛时,最高贵、最管用的方法恰巧就是里尔克的这种方法,把自己投出去,就超越痛苦了。这一升华的过程是:孤独——痛苦——投出自己的能量——对他人进行换位体验——体验到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觉到自己就是他们——自我感的壮大——对自我的超越
诗人从“无端端”、“无缘无故”的感觉到“在哭我”、“在笑我”、“走向我”、“望着我”的感觉,也是一种自身灵性潜能的开发过程。
再欣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实与里尔克有一样的过程。 |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但杜甫似乎更详细地展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一种何等伟大的飞跃!伟哉,鲲鹏展翅八万里!这是一种蝴蝶从蚕蛹的突变!
附:《沉重的时刻》的德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