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灾后心灵家园的重建,是一个比物质家园重建更加负责和艰巨的过程。深刻理解地震,是灾后心灵重建的一个前提。在这方面,宗教有丰富的值得参考的说法。例如,从佛教来看,圣严法师认为地震的积极意义在于“震醒了人性的光辉”,而地震的遇难者“都是菩萨”。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有利于心灵重建的。我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经常用类似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做亲人损失、创伤后障碍等个案的处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圣严法师说:遇难者“都是菩萨”——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从唤醒人和渡人的角度,他们的用自己的生命来当教材,为何又不是菩萨行为?大地震、大灾难应该使我们惊醒、使我们成长,凡麻木者仍然为未醒的“梦中人”。圣严法师在此文中最有价值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共业”,它也强有力地支持了他的说法。他说:“这灾难是我们共同造的共业,而他们就在这共业中变成了我们的代表。他们可能有造业,也可能没有,不过他们代表我们,奉献了他们自己,所以我们要感恩这一些罹难的菩萨们,救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许金声)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菩萨》
在这次震灾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却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
在我前往灾区探视的时候,许多受灾受难的灾民们都在问:我没有做坏事,我的亲人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们受到这么大的灾难呢?佛教不是讲因果吗?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为什么还会这样呢?我们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我全家有这么多的人过世了?
我回答他们说:这些都是现身说法的菩萨们,因为菩萨能够救苦救难,一定是要从受苦受难之中走过来,才知道如何帮助众生出离苦难。所谓慈航普度,表示他是在苦难中救人的,是在苦海里面度众生的。既然是在苦海里面,同样地也要受苦受难的,而且可能还比其它的人受得更重、更多。
一些在大灾难中失去了生命的人,他们都是最好的老师、最慈悲的老师、最有智能的老师。他们忍受一切的痛楚,用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生命来做教材,让社会大众从中得到教训,知道此后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思考,往什么方向努力,或者应该要改进哪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想法。他们深知如果不用他们宝贵的身体或生命来当教材,是无法唤醒这个社会的良知良能。这不就是大菩萨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的精神吗!
另外,这些罹难的菩萨们,他们是代表我们受苦受难,也就是代表生活在这的人而罹难的。这灾难是我们共同造的共业,而他们就在这共业中变成了我们的代表。他们可能有造业,也可能没有,不过他们代表我们,奉献了他们自己,所以我们要感恩这一些罹难的菩萨们,救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我们对于罹难者的家属也要致敬、感恩,他们也都是大菩萨,因为他们要承受失去亲人的悲伤。
但是,如果我们在灾难过后,仍然没有警觉心、观念不改变、行为不改变,那我们就是罪人了,对不起那些以自身做为活生生的教材来教导我们的老师;他们用非常宝贵的生命来换取我们的觉醒,如果今后的我们没有觉醒,那真是最大的悲哀和罪过!
这个观念其实是使我们当遇到任何状况的时候,要向正面去思考,不要向负面去思考,如此才能带给我们自己无限的活力,去面对、承受、处理、并放下所遭遇的困境。佛经说“一切唯心造”,心的方向是往正面去思考,就会得到正确的成果;向负面去思考,就会得到负面的成果。
如果有人讲:“哎呀!这个是业障啊!这是前生造的业啦!因为他前生造了业,所以他受灾难了,这是过去生得到的果报。”这种说法是不慈悲的。
圣严法师简介:
1930—2009。俗名张保康,江苏南通人。十三岁在故居的狼山广教禅寺出家,1949年到台湾,服役十年后,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剃度。1969年赴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深造,在六年后,他完成了文学硕士及博士的学位。1985年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1989年创办法鼓山。2006年,担任“你可以不必自杀网”代言人,劝告有意自杀的人:“多想两分钟,你可以不必自杀,还有许多的活路可走。”
从日本回台湾后,法师历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及译经院院长,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佛学学报及佛学研究年刊,为辅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担任论文指导。又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

圣严法师。

据说李连杰、林青霞都是他的弟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