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专题片《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说的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据说,陆小曼是一代美人。但看电视上的她的照片,能够感觉到美,却感觉不到有多么美。
《陆小曼画传》说:
陆小曼究竟有多美?据说是看照片不觉得什么,但面对真人相当惊艳。她是那种不怎么上相的类型,但五官柔和清秀,气质婉约颓废,很有惑人的女人味,一言蔽之为“风情万种”。胡适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刘海粟说她“美艳绝伦,光彩照人”。
是的,美女还有一个上相的问题。照片所呈现的只是一个侧面。而实际的人却因角度、光线、线条、肤色、立体感、动感、风韵、神韵等大有差异。
可惜,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永远没有机会见识陆小曼。
但是,没有生活在达芬奇的那个时代,却有可能真正领略到蒙娜丽莎的美。
记得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蒙娜丽莎》(照片)的时候,并不觉得怎么样,甚至不明白达芬奇为什么要画她。
2006年12月15日,参观卢浮宫,我在原版的《蒙娜丽莎》的画前呆呆地站了四十分钟。终于感受到了她的难以言喻的魅力!
原版的和复制的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复制品怎么也不能够表现出那种层次感,那种细微,以及更丰富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原版可以使你更有直接感、亲临感。
你看着她目不转睛,她也看着你目不转睛。
你看着她微笑,她也看着你微笑。
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她,她都向着你。
这个时候就体会到什么叫语言贫乏。如果硬要用一个词形容,恐怕就只能够用“魅力”。
如果你产生什么想法、困惑、执著,她的表情可以是宁静为主,含蓄为辅,直到你变得含蓄。
如果你有某种躁狂、欲望、冲动,她的表情可以是含蓄为主,宁静为辅,直到你变得宁静。
站在她面前,慢慢变成了达·芬奇……
他的蒙娜丽莎,也是大家的《蒙娜丽莎》,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创造力啊!
也许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女人,她曾经打动了达芬奇的灵魂而不仅仅是心灵。
显然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女人,她的美不可穷尽,因此她的外貌也无法确定,因为她体现的是宇宙的精神、宇宙之美。也许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能够找到一点类似的感觉:含蓄、宁静……
肯定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女人,她使你那鄙俗、委琐的占有之心升华,唤醒你那终极关切的天真……
《蒙娜丽莎》不是画出来的,而是从达芬奇的灵魂中出奇不意而又命中注定流溢出来的!
如果你能够变成达芬奇,蒙娜丽莎就可以走下画框。
秘密——“通心”。

(看照片怎么就没有原画那样有有魅力了呢?){

(手势是模仿得最像的。表情却相差甚远。当然,有这种想法和行动是不错的。)
|